《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杜甫所作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

非凡网 62 0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杜甫所作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赏析】

  此诗当与前诗并看,互为补充。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叙曹氏乃魏武之后,今却沦为庶人。然后颂其祖先业绩和辞采丰韵犹存于身。开首就抑扬起伏,跌宕多姿。继而写曹氏在书画上之用功进取,情操高尚。一生沉于丹青,不思富贵,不知老之将至。写 “学书”是衬托,写“丹青”是点题。主次分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开元”八句,集中颂扬曹氏人物画的成就。“先帝”八句,细腻刻画曹氏描绘“玉花骢”的经过。 “玉花”八句,写画马的艺术魅力,竟使真假难分,并以韩干之画作为反衬。 “将军”八句,写如此精湛绝伦的画师,竟在战乱年代中落泊江湖,为画路人卖画为生,不禁发出世态炎凉之感慨,抒发自身晚年失意之怅惘。 诗在结构上错综神奇、然宾主分明。情感上抑扬起伏,摇曳多姿。诗的结句,更为历代诗人所赞赏。清代翁方纲曾称此诗为气势充盛,“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

  2、错落有致:错落有致,汉语成语,拼音是cuòluòyǒuzhì,意思是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出自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遍山皆青皮古松,不下数百株,太湖石亦高低错落有致洪催戒嘱,异鸟飞翔,哢音木杪,宙府狼欢真蓬莱仙境也。颈户多”主谓式;作谓语纸迁遥、定语、胶赠补语、五语;指事物遥设协布局合理。【近义词】有条不紊、有条有理【反义词】杂乱无章、错落不齐乌断臭...

  3、丹青:丹指丹砂,青指青雘(音“霍”),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如《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古人把画家称为丹青手,把优秀画家称为丹青妙手,民间则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丹青比植物性颜料保存时间长,不易褪色,因此常用来比喻坚贞:丹青不渝。“丹青”本指丹砂青雘矿石颜料,因其不易褪色,故史家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昭著,又因为丹册多记勋,青册多记事,故“丹青”意同史册。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①《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②《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③《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垩”,颜师古注:“张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①汉陆贾《新语...

  4、七言诗:七言诗,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七言诗相传起源于楚辞和古代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发展滞后,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七言诗,为诗体名。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极少,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睢阳尚书(袁可立)袁氏家谱》:“又袁家山列入洛学书院八景。有七言诗三首咏大司马可立及其子参政袁枢与其孙知广西新宁州袁赋诚,各诗一首。”七言诗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