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长相思其一》全诗赏析

非凡网 106 0

李白古诗《长相思(其一)》全诗赏析

  《长相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这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白话译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

  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

  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

  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创作背景】

  《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赏析】

  其一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相思:《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相思⑴红豆生南国⑵,春来发几枝⑶?愿君多采撷⑷,此物最相思⑸。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⑸相思:想念。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尽情地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

  2、李白:李白(1910年5月7日—1949年5月7日),湖南省浏阳市人,中共党员,上海地下党联络员。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1931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1942年9月,日军在对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1943年5月,李白经党组织营救获释。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了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与党中央进行通讯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曾经使用过的工具李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

  3、纺织娘:纺织娘(学名:Mecopodaelongata)是螽蟴科、织娘属昆虫。大形,体长50-75毫米(达翅端),体褐色或绿色。头顶、前胸背板两侧及前翅的折叠地方黄褐色。头短而圆阔,复眼卵形,褐色,位于触角两侧。触角线状细长,褐色,有些环节有棕黑色斑点,由很多环节组成,超出翅之末端。触角窝前有一弧状隆脊,前胸背板褐色;有两条浅黄色长棘状突起。后足发达,比前足和中足长;腿节成锤状,并有粗的凹的缺刻;下缘有一排刺,其末端两侧各有一刺。胫节细长,横断面成三角形,在其棱上都有一列刺,胫节末端有数个强大的刺;附节4节,后足跗节下有一棕黑色的垫,第1跗节,第2跗节两侧有一纵沟。前足胫节靠基部有一个长卵形窝状的听器。翅发达,前翅约为其体长2倍以上,前翅略短于后翅,中贯粗大的肘,前翅前缘往往有纵列的黑褐色的斑纹。静止时左翅摺叠于右翅上。雄虫下生殖板末端有三角形缺刻,雌虫产卵器长,但比其身体稍短,成军刀形,末端尖锐。纺织娘栖息于凉爽阴暗的草丛中。成虫于夏...

  4、日日夜夜:《日日夜夜》是由朱丽娅·罗克铁夫执导的犯罪片,露易莎·威廉姆斯,乔什·菲利普·温斯坦等人主演,于2006年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位19岁女孩只身来到纽约,准备在时代广场实施自杀性爆炸的故事。2007年《日日夜夜》剧照(4张)“我只能有一次死亡,我希望我是为你而死的”,当这个执着的19岁女孩(露易莎·威廉姆饰)只身来到纽约的时候,出现在时代广场准备实施自杀性爆炸。她说话的时候不带任何口音,我们无法判断她的种族,也无从知道为何她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已经早就决定好了。我们不知道她是受谁的指使,她的信仰是什么——我们只知道她绝对相信自杀。剥下影片故事的外壳就可以发现其关于存在主义的内核。它聚焦在精微的动作上,最细小的动作和姿势,以最精简的方式来陈述。影片的部分灵感来源于一则俄罗斯报纸上的新闻故事,此外还有那些《圣女贞德》的电影,影片在女孩的脸上展露无遗。女孩保守拘谨的脸刚好在视觉和听觉上与这座喧哗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信念不得不直接面对有可能...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