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的诗句优秀10篇

非凡网 32 0

描写山的诗句优秀

  描写山的诗句1

  1、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2、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3、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7、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9、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0、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11、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蟹芳》

  12、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13、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14、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张岱《泰山》

  1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6、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8、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1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20、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

  21、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22、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

  23、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24、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6、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27、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28、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0、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3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2、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3、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34、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3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7、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38、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3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40、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41、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42、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李简《登岳》

  43、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44、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泰山吟》

  45、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46、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47、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48、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4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5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1、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

  52、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张岱《泰山》

  5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4、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六首》

  5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56、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57、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李简《登岳》

  5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59、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

  6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6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王维《汉江临泛》

  6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65、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6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6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8、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69、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7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描写山的诗句2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x?。——元好问《台山杂咏》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言志·不炼金丹不坐禅》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关于山的诗句或名言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唐·杜甫《绝句二首》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白居易《卖炭翁》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南北朝·徐陵《关山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宋·张炎《风入松·裳古曲》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x数百年——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汉·曹操《观沧海/碣石篇》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先秦·佚名《山有扶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唐·王维《鹿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描写山的诗句4

  1、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徐玑《新凉》

  3、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5、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作》

  6、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8、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9、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1、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3、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言志·不炼金丹不坐禅》

  14、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15、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储光羲《咏山泉》

  16、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17、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

  18、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19、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20、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苏轼《江神子·江景》

  21、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22、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23、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24、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25、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李贺《梦天》

  2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27、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28、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

  2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3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3、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34、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3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6、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3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故山下》)

  39、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其二》

  40、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4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4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3、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45、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6、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47、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48、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2、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53、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5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5、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56、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5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58、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59、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60、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带山字的诗句5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白居易《卖炭翁》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唐·卢纶《长安春望》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宋·陈与义《登岳阳楼》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唐·牛殳《琵琶行》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宋·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唐·牛殳《琵琶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南北朝·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描写山的诗句优秀10篇相关语句:

  > 描写山的诗句集锦【三篇】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刘长卿:刘长(zhǎng)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年-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刘长卿题跋像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念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新唐书·艺文志》中略有记载。其诗则驰名上元、宝应间。《新唐书·秦系传》云:(秦系)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所谓五言,当是指他的近体诗。当时或以钱(起)、郎、刘、李并称。他却...

  2、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

  3、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