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为崔曙所作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赏析】
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望仙台,汉文帝所建。三晋,泛指山西。二陵,汉代皇帝的陵墓。关门,望仙台所在地城关,令尹,地方长官,县称令,府称尹。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首联言事:在这个早上,作者登上汉文帝修造的望仙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谁能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呢?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九日:《九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前两联暗喻旧日府主令狐楚对诗人的赏识和栽培,缅怀追思和感激之情;后两联暗喻遭到府主之子令狐绹的冷遇和排斥。这首诗是诗人借重阳节把酒之兴,怀念恩师令狐楚,同时也表露出对恩师之子令狐绹的不满,写得含蓄空灵,耐人寻味。九日①曾共山翁把酒时②,霜天白菊绕阶墀③。十年泉下无消息④,九日樽前有所思⑤。不学汉臣栽苜蓿⑥,空教楚客咏江蓠⑦。郎君官贵施行马⑧,东阁无因再得窥⑨。①九日:指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②山翁:即西晋山简,人称“山公”,亦称“山翁”,性嗜酒,曾镇守襄阳。这里借指令狐楚。③霜天:秋天。白菊:据说令狐楚最爱白菊,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诗》:“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箱。”又有《酬庭前白菊花谢书怀见寄》。此借喻令狐楚对诗人的栽培、赏识。阶墀(chí):台阶。④十年:令狐楚卒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到写这首诗时首尾十三年,“十三”系约举成数。泉下:犹言九泉,黄泉之下。⑤樽(zūn)前:...
2、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代王。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的发端。汉文帝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
3、登临:登临,汉语词汇。拼音是dēnglín,释义: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禅於姑衍,登临翰海。”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唐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宋·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金·元好问《东园晚眺》诗:“一诗不尽登临兴,落日东园独倚栏。”明叶盛《水东日记·庄公瑾书画》:“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临山水,所至成趣,遇知己,觞咏竟日。”清《睢州志·袁枢传》:“枢博览群书,工诗赋。使车所至,登临啸咏,动盈卷轴。”朱德《游南泥湾》诗:“登临万花岭,一览羣山小。”此词条非法duplicate自41021653...
4、仙台:仙台(日语:せんだいし;英语:Sendai-shi)位于日本本州岛,属于日本三大都市圈外的仙台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处于七北川和广濑川之间,近仙台湾,是日本本州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宫城县的首府。地势东南部低平,西、北部为丘陵。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12℃,1月最低气温-2℃,8月最高气温2℃。1889年设市。伊达政宗铜像仙台藩祖伊达政宗最早在此建城,奠定了仙台市的市街基础。伊达政宗自1600年开始筑城,之后不断推行新计划,进行城建设计和开发等。当时的仙台非常繁荣,西班牙的使节形容当时的情形为-东西南北人来人往,胜似江户(东京)。1613年,仙台藩祖伊达政宗为了与外国通商,邀请传教士,派遣使节乘坐仙台藩制造的洋式帆船桑帆号出洋远航。使节的副使是家臣支仓常长,他们横渡太平洋,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登陆,之后又横渡大西洋,到了西班牙的马德里,最后到达意大利的罗马,实现了日本人首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到达意大利的使节团拜...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