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为白居易所作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春风吹又生:《春风吹又生》是歌手龙梅子演唱的歌曲,唐岱作词作曲,谷粟编曲,该歌曲是电影《少年梦》主题曲。春风吹又生(《少年梦》电影主题曲)-龙梅子词:唐岱曲:唐岱编曲:谷粟合声:樊竹青录/混:周晓明制作人:陈晓龙不想开灯就算开着也看不到想看的人窗外的夜景虚设的良辰撑死了眼睛饿死了心不想出门反正走到哪里我都是一个人被你孤立被世界遗弃我满怀疑问幸福的可能于是我试着去妥协学着去认命努力习惯这不习惯的新生在爱之前谁都一个人就当一切都不曾发生只是心未平回忆还任性时常碰触屏蔽感情那扇门爱像一棵根潜藏在灵魂每当春风吹又生不想开灯就算开着也看不到想看的人窗外的夜景虚设的良辰撑死了眼睛饿死了心不想出门反正走到哪里我都是一个人被你孤立被世界遗弃我满怀疑问幸福的可能于是我试着去妥协学着去认命努力习惯这不习惯的新生在爱之前谁都一个人就当一切都不曾发生只是心未平回忆还任性时常碰触屏蔽感情那扇门爱像一棵根潜藏在灵魂每当春风吹又生于是我试着去妥协学着去认命努力习惯这不习...
2、生命力:生命力(shēngmìnglì)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把文化比作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那么DNA必须有保护和修复机制。使之不致产生错义,尽量减少有害突变。词语释义生命力拼音shēngmìnglì生命力英文是vitality,英文缩写是vl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把文化比作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那么DNA必须有保护和修复机制。使之不致产生错义,尽量减少有害突变。生命力的含义,生命力可以指人的生命力、社会的生命力、自然的生命力。生命力所呈现的应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生命力所表达的应该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力量。对于人们来讲,生命力应该源自于人们的内心,如果你的内心充满着生命力,那么你就一定拥有着生命力。它可能是一份信念,一种坚守,一句承诺。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那么这样的生命力是怎样保持的呢,也许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你有幸找到了答案,就请保持着你的旺盛生命力吧。2100433...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
4、野火烧不尽:古代诗句中的一句,现人们常用此句形容希望或者麻烦不会因为挫败而彻底毁灭。词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拼音:yěhuǒshāobùjìn,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英文:noprairiefirecandestroythegrass,itshootsupagainwiththespringbreezeblows.解释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强劲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它。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很有生命力同韵词伶伶仃仃、赔了夫人又折兵、不祥之征、整甲缮兵、百卉含英、如履春冰、身微言轻、眼不转睛、一路顺风、坏裳为袴教学同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shēng)。吕叔湘《语言的演变》高中六册·课文·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袁鹰《井冈翠竹》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