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为王维所作可谓诗人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画法:画法,读音为huàfǎ,汉语词语,意思是画一之法。(1).画一之法。(2).拟定法令。(3).绘画的技法。《史记·孝武本纪》:“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张守节正义:“画一之法。”汉·徐干《中论·修本》:“故怀疾者人不使为医,行秽者人不使画法,以无验也。”明·文徵明《跋江贯道画卷》:“﹝贯道﹞画师董巨,画法之妙,余虽不能识,而诸贤题咏,皆清丽可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不一会儿,全身衣褶都画好了……我道:‘果然画法神奇!’”鲁迅《书信集·致赖少麒》:“我主张刻连环图画,要多采用旧画法。”该页面未授权duplicate自41021653...
2、可谓:可谓,汉语词语,拼音是kěwèi,意思是可以说是、可以称为;何为。可以称为;可以说是。何为。管仲得行其知于国,国可谓乱乎?——《管子》《论语·学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贾谊之遍代诸生,可谓捷於议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公子吕辞出宫门,叹曰:‘祭足料事,可谓如神矣!’”《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僖公叹曰:‘郑世子可谓谦让之至矣。吾女年幼,且俟异日再议可也。’”茅盾《子夜》一:“吴老太爷真可谓有信仰,有主义,终身不渝。”《管子·大匡》:“管仲得行其知於国,国可谓乱乎?”郭沫若等集校:“‘可’与‘何’通,‘谓’与‘为’通。”...
3、波涛汹涌:20世纪90年代,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意识日益重视,周边某些国家对我国所属的海洋资源所蚕食甚至严重干扰我国的海上油气开采这样的背景开始的。曾经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青年军官江白,就要以优异的成绩从北方洋城的海军潜艇学院研究生班毕业了,他参加了海军为捍卫“郑和外海”的领海主权及保卫那里的海洋资源开发而成立的开辟潜艇水下通道的课题研究组,研究论证由“郑和内海”至“郑和外海”之间那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但曾被宣判为“死亡水域”的“郑和水道”是否能通航。在研究中,江白被这片神秘的海域和20多年前在此献身的潜艇艇长东方翰海的所作所为以及他的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深深吸引。调研在不断地深入,江白不仅走近了东方翰海艇长,也接触到了两位东方艇长当年的战友,一位是某基地司令员秦矢,一位是现任总部某处处长焦同。秦矢在20多年前与东方翰海同在一个潜艇支队,同是海军的优秀艇长,他们曾分别率艇为新中国开拓出数条重要的水下通道,建立了功勋。二十多年来,秦矢一直...
4、洞庭湖: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一般称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878万平方公里),两者合计,由有2平方公里(或4040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