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人生读后感精选
《苏轼的诗词人生》是一本由王晨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轼的诗词人生》读后感(一):你了解苏轼吗?
《苏轼的诗词人生》读后感(二):才高八斗不代表可以随意开口
《苏轼的诗词人生》读后感(三):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没能浇灭内心对文学的热情——《苏轼的诗词人生》
《苏轼的诗词人生》读后感(四):从史料中深入解读苏轼的诗词和性情人生
很喜欢豪放派诗人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王晨的《苏东坡的诗词人生》一书其实并非讲解苏东坡的诗词,而是以大量的文人笔记、诗词文章、奏疏书信等史料上还原苏东坡人生经历、仕途生涯,并以此还原一个真实的真性情的苏东坡,所以这本书既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诗词解读之书,不是名人传记,不是演绎性的新编故事,而是扎扎实实的史料人物分析。
苏东坡很有才,一门三学士就是指苏洵、苏轼及苏辙,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原本官做得很大,但因为站错了立场,还是被一贬再贬,带着怀才不遇之心以一已之力激励后人明心通达。
作者用十个篇章的分析概述了苏东坡主要的人生历程,大宋难题是北宋所处的历史背景,这里引述了苏轼秘阁阁试和制科策试方面的成就,对二十五篇《进策》择要分析帮助我们理解苏东坡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思想,也可从中看到他的胆识、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苏氏一门与王安石的交恶延续到苏轼身上,再加上苏轼本身性情刚直,连和稀泥的神宗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直言不讳地批评。新旧党争,站在守旧大臣一派之中,直指新法弊端——别人知道捧皇帝的兴头,只有苏轼敢说实话。
王安石变法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皇帝去逝后结束,本想富国强兵,但是因为变法流于表面,许多措施并不合时宜,而皇帝也不够重视,变法也没有触及根本,所以最终还是被废,以失败告终。读这些与王安石变法新政相对抗或者争辨时期的诗文故事,也从历史的真实上看到苏轼诗词创作背后的真实心境,以前或许只读出诗词中寄寓的心情,但是了解他的生平后,才知道是什么样的现实情境下,激发作者写下这样的诗句来。比如,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密州中秋时所作。酣畅淋漓,人世间的悲欢离和尽在宇宙洪荒之中。
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政敌构陷,失和于皇帝,被贬黄州。那些让职场失意打工人倍有同感的如《卜算子》(拣尽寒鸦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等等皆是此时期作品。经历过牢狱之灾后的苏东坡从锋芒毕露到内敛深沉,再进而潇洒从容,人生从事业的理想也回到生活本质本身。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的词风也随之大变,思想文采更上一层楼,后半生的诗词也倍受后人推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水调歌头》比起来,气势豪迈,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悟真切而动人,这是英雄于大地之上的回响。
在分析苏轼的人生起落上,作者认为苏轼才情过人,然而一生坏在他“狷直又好言”的性格上——太警醒了,有双利眼,又有双好手,于是口下不留神,笔下不留情,无形中得罪人。或者真的是“苦难出诗人”,不断受挫的人生,最终创作将痛苦升华为人类共通的命运,也成就这样一代文豪。【由 www.LLYSC.cn 编辑】
林语堂曾评价苏轼说,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是的,“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 这便是这位天地间的凤毛麟角,多才多艺风骨文章俱佳的苏东坡。
王晨这本检索大量史料补充诗词之余的《苏轼的诗词人生》一书也正恰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苏轼其人本身。作者王晨在最后说,“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官僚,也谈不上大有建树的政治家,然而他却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奇才,更是一位天真、正直、可爱的人”,是“一个有血有骨,颇有脾气的文人”。 如是,壮哉苏东坡。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多才多艺:多才多艺,汉语成语,拼音是duōcáiduōyì,意思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出自《尚书·金滕》。《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盼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文学才艺多方面。示例那字刻得细入毫芒,却又波磔分拔捆付明,不觉叹道:“此公真是达狱射击多才多艺!”◎乎叠请甩清·吴趼人《整甩腊二匙堡汗十目睹之怪现状精乘坑》第四十三回这个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真可谓多才多艺呀!梦雅不仅擅长舞蹈,还会吹啦弹唱,她是如此的多才多艺。...
2、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
3、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
4、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