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中午的诗句是汇聚100条
描写中午的太阳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1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11、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
1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3、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隐《春光》
14、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白居易《初授拾遗》
1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6、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唐寅《题碧藻轩》
17、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隐《日日》
18、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黄庭坚《窗日》
19、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刘禹锡《相和歌辞·采菱行》
20、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张祜《集灵台二首》
2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4、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5、清阳曜灵,和风容与。明日映天,甘露被宇。——《咏怀诗十三首》
26、壮年以时逝,朝露带太阳。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27、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采薪者歌》
28、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苏轼《书韩干牧马图》
29、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杜甫《寄赞上人》
30、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李贺《南园十三首》
31、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32、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韩愈《李花二首》
33、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陆游《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
34、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刘禹锡《咏红柿子》
35、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白居易《早春即事》
36、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苏轼《李茂贞园》
37、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王安石《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38、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常建《第三峰》
39、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40、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花影》
41、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 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曹邺《东郎山》
42、肃肃素秋节。湛湛浓露凝。 太阳夙夜降。少阴忽已升。 ——陆机《为顾彦先作诗》
4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4、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陆游《江上对酒作》
45、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白居易《自在》
46、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曹植《杂诗》
47、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苏轼《黄葵》
48、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周邦彦《玉楼春》
49、夕阳方在半,忽堕乱流中。——郭麐《登吴山望江》
50、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51、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 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龚自珍《已亥杂诗》
52、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杜甫《即事》
53、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纳兰性德《浪淘沙·望海》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刘禹锡,自称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
2、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
3、汇聚:汇聚,读音huìjù,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会在一处,没有分开的意思。汇:河流会合在一起。汇注。汇合。由甲地把款项寄到乙地:汇寄。汇款。汇兑。汇率。聚合,以类相聚:字汇。词汇。汇报。综合,合并:汇总。汇编。笔画数:5;部首:氵;在物理学上汇聚指会在一处,没有分开的意思。会聚有会合后还会分开的意思;南朝梁·萧统《序》:“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不一,又以类分。”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大儿贻选问》:“《尔雅》之学,古今精字善句所汇聚也。”...
4、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