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文化的诗句
1.关于淮河的诗句
1、淮河任沿溯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2、未σ淮河蔚宋 卢祖皋 《清平乐·柳边深院》3、淮河北去炊烟少宋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4、淮河孽未诛唐 元稹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朝,》5、又安能分若畎浍淮河与夫岷吴之巨江唐 元稹 《怅望桥边旧城郭》6、今晨渡淮河宋 文天祥 《过淮河宿阚石有感》7、淮河营外火牛阵现代 老舍 《再集马派名剧赠马连良》8、入到淮河意不佳宋 杨万里 《初入淮河四绝句》9、万里淮河听雨声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三》10、霜风九月上淮河宋 方回 《听航船歌十首》11、淮河新水平宋 黎廷瑞 《送友游淮》12、又传毡帐迫淮河宋 刘克庄 《郑宁示边报走笔戏赠》13、淮河在何许宋 释善珍 《征妇怨效张籍》14、万里淮河听雨声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15、煊耙焕淮河?宋 王镃 《月色催花》16、个是淮河冻作冰宋 杨万里 《登楚州城》17、却思两日淮河浪宋 杨万里 《过磨盘得风挂帆》18、独立淮河暮雨时宋 杨万里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19、不怕淮河更风浪宋 杨万里 《至洪泽》20、淮河共乡土宋 张柏父 《送郑惟泰丞江山》21、马蹄带得淮河冰明 郭真顺 《俞将军引》22、淮河东游色惆怅明 刘崧 《观邓侍郎石磬歌》23、淮河涛澜九月高明 陆釴 《送邵文敬主事》24、淮河一道达清河明 汤珍 《浪淘沙(三首)》25、飞过淮河去明 叶子奇 《杨褒忠公墓》。
2. 关于淮河有哪些诗词
1、淮河北去炊烟少(宋·刘克庄·《忆秦娥》)2、万里淮河听雨声(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3、未σ淮河蔚(宋·卢祖皋·《清平乐》)4、入到淮河意不佳(宋·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5、淮河任沿溯(唐·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6、霜风九月上淮河(宋·方回·《听航船歌十首》)7、今晨渡淮河(宋·文天祥·《过淮河宿阚石有感》)8、独立淮河暮雨时(宋·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五首》)9、淮河孽未诛(唐·元稹·《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朝,》)10、万里淮河听雨声(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三》)11、淮河营外火牛阵(现代·老舍·《再集马派名剧赠马连良》)12、淮河在何许(宋·释善珍·《征妇怨效张籍》)13、煊耙焕淮河?(宋·王镃·《月色催花》)14、淮河共乡土(宋·张柏父·《送郑惟泰丞江山》)15、淮河新水平(宋·黎廷瑞·《送友游淮》)16、个是淮河冻作冰(宋·杨万里·《登楚州城》)17、却思两日淮河浪(宋·杨万里·《过磨盘得风挂帆》)18、不怕淮河更风浪(宋·杨万里·《至洪泽》)19、淮河涛澜九月高(明·陆釴·《送邵文敬主事》)20、飞过淮河去(明·叶子奇·《杨褒忠公墓》)。
3. 关于淮河的诗词有哪些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唐 · 杜牧《泊秦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宋 ·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 汉 · 曹操《蒿里行》入淮清洛渐漫漫 —— 宋 ·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唐 · 韦应物《闻雁》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唐 ·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宋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 宋 ·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 宋 · 苏轼《江神子·恨别》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唐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 唐 · 韦应物《简卢陟》淮河北去炊烟少 —— 宋 · 刘克庄《忆秦娥·梅谢了》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 魏晋 · 曹丕《煌煌京洛行》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 宋 ·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五代 ·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chaxun/shiju/first/%E6%B7%aE。
4. 淮河地域文化底蕴是什么
因为秦岭—淮河南北两边的自然景观迥然不同。当北方还是寒冬的季节,而南方早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了。所以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那么造成秦岭—淮河南北两边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的原因是由于南北方的气候存在差异,所以南北方的气温和降水也是不同的。
南北方在降水和气温上所存在的差异。南北方在一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气温和年降水量的不同也使得南北方在主要的粮食作物、耕地的类型和河流水文等方面不同。
南北方的人们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即人文环境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外,其实南北方在人文精神方面也是不同的,这种人文精神主要是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比如在传统的地方戏曲上就体现得尤为明显。
南北方差异比较:
自然环境的差异
比较项目
南方
北方
一月平均气温
(高于或低于0℃)
高于0℃
低于0℃
年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湿润地区)
小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
耕地类型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为主
小麦为主
主要经济作物
茶叶、甘蔗、柑橘等
棉花、甜菜、苹果等
家禽牲畜
鸭、鹅、水牛、山羊等
鸡、黄牛、驴、马、绵羊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流水文
河湖多、水量大、冬季不结冰、利于航运
河湖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便于航运
人文环境的差异
民居特色
“人字形”屋顶、多敞口、注意通风、防雨、屋顶坡度大(防雨通风型)
平顶居多、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屋顶平缓(防寒保暖型)
饮食习惯
喜欢吃米饭、口味偏甜
喜欢吃面食、口味偏咸
交通工具
陆路、水上交通都很发达
基本上没有水运
陆路交通发达
5. 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
徽州——历史地名,简称“徽”,古称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有关徽州的诗词摘选如下:《赠总上人兼简无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多谢徽州吴使君,新诗问劳意何勤。无求已得心空乐,更作无心出岫云。
《江东报英烈拟封二字侯喜成三绝》年代: 宋 作者: 钱时焕章飞报下徽州,英烈将褒二字侯。千古沉沉黄壤骨,一朝提上碧云头。
《张安国约同赋仇氏{匡去王加赣}瓮酒》年代: 宋 作者: 张栻人间炎热不可耐,君家瓮头春未央。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
后生那得识此酒,从君乞方还肯否。徽州作赋为欷歔,荆州诗来端起予。
《张提学寄先师文正公新集至代简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宝遗书新刻自徽州,千里缄来百拜收。自信叔孙知不朽,未应巢父得长留。
秘藏不作山中计,重购还供海外求。青眼独看张侍御,瓣香今有古风流。
《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年代: 明 作者: 汤显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简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古徽州钟灵毓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人把这里比作诞生了孔子孟子的山东曲阜和邹城,称徽州为“东南邹鲁”。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淮河:淮河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淮河下游主要有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四条出路。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主要流经山东、江苏两省,经新沭河、新沂河东流入海。淮河风景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水系453亿立方米,沂沭泗水系168亿立方米。淮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约231mm,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水系为215mm。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泗水系各支流汛期水...
2、文化: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与声音(语言为主,音...
3、南北方:《南北方》是苏墨尘演唱的歌曲,由徐亮作词作曲,发行于2019年9月18日,收录于《南北方》专辑中。歌曲歌词我在北方的北方你在南方的南方阻挡我们的不是花和桥梁看着飞机飞过天边看着南飞的雁我想你一定知道我就在这儿等你呀你抱着心爱的布娃娃我说着属于我们的情话怎料我挡不了你的天塌笔墨肆意挥洒看着没有你的星辰落下只好拥着泡沫饮茶想为你撞那南墙想做你的暖阳你是我最遥远最虚无的奢望想牵你的手啊走遍每条街想带你去看万物的变迁你抱着心爱的布娃娃我说着属于我们的情话怎料我挡不了你的天塌笔墨肆意挥洒看着没有你的星辰落下只好拥着泡沫饮茶你抱着心爱的布娃娃我说着属于我们的情话怎料我挡不了你的天塌笔墨肆意挥洒看着没有你的星辰落下只好拥着泡沫饮茶...
4、浪淘沙:《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单调四句,为七言绝句体。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浪淘沙慢》),均与原词《浪淘沙》不同。此调代表作有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等。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隋以前,社会流行清商乐,自晋代五胡乱华以后,由于战争、通商、婚姻等原因,域外的燕乐传入中土并与本土的清商乐结合,遂形成诗乐结合的大势。唐统治者更加注重吸收外来音乐以建成具有大唐特色的新乐,甚至将音乐的创造当成是民族的骄傲和国家强盛的象征。燕乐大兴,从根本上促进了唐“倚声填词”的发展,崔令钦的《教坊记》录曲名计324首,皆为开元、天宝时期社会流行歌曲。《浪淘沙》是唐教坊曲之一,据统计,现存唐诗宋词(敦煌曲子词除外)含“浪淘沙”词意的有209首,大致分三类:杂曲歌辞19首,令词182首,慢曲8首。郭茂倩《乐府诗集》...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