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包含典故的诗句汇总200句

非凡网 52 0

两个包含典故的诗句汇总200句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

  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提高我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着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抱柱

  坚守信约。(祝福语 lLYsC.Cn)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西厢记插图(张砚钧绘)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

  2、两个:这是陈明真专辑《两个》。歌词你走了天空下雨了我的眼睛弄湿了是泪水是雨洒的两个分不清楚爱走了漆黑一片的我的思绪模糊了是苦涩糠察樱洒是解脱了两个平分秋色一路走来很坎坷走下去何苦呢舍不得遗憾又如何反正结局是一样的明白了每个分手有两个不欢杠匪和而散的平心静气的都是最后一刻回忆是漫长的甜的苦的久了都影奔会退色明白了每个后来有两个痛不欲生的淋享照海阔天空的任自己去验婶坑选择幸朵影几市福是值得的红的橙的未来是页达赠鲜艳的颜色...

  3、晋文公: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参见:骊姬之乱晋文公据《史记》记载,约在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重耳出生,他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他自幼喜好结交士人,到十七岁时,已有...

  4、典故: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示例:引用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