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爱国诗句大全
引导语: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我们一起阅读学习下面的爱国诗句大全。
<塞下曲 >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南 园 >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6、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8、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9、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10、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13、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1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1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16、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17、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1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19、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20、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陈子昂:陈子昂(659年或说658/661年—700年或说699/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十七八岁时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
2、扫除天下:扫除天下,汉语成语,拼音是sǎochútiānxià,出自《后汉书·陈蕃传》。《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祖籍在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时,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来问候,问陈蕃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来迎接宾客呢?”陈蕃答道:“大丈夫活在世上,当以扫除天下为自己的任务,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大志向,很为他惊奇。东汉桓帝时朝廷议郎陈蕃小时候住在一个杂乱无章的院子里潜心读书,客人来访,父亲要他打扫干净一些,他说:“大丈夫应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能只顾一个小小的庭院呢?”后来,汉桓帝在宫中养了几千美女,陈蕃慷慨陈辞...
3、爱国:爱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个人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爱国是公民必须拥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
4、奋不顾身:奋不顾身(拼音:fènbúgùshē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报任安书》。“奋不顾身”意指振作起来奋勇前进,不顾及生命(奋:振作)。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状语,也作定语;含褒义。也说“奋不顾生”。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奋不顾身”这个成语即出自于此。汉武帝时,有一个叫李陵的将军擅长骑射、精通兵法,深得汉武帝赏识。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匈奴入侵中原。汉武帝命李陵率军征讨匈奴。李陵带领五千士兵直驱匈奴驻地,谁知半路被且鞮侯单于带领的三万骑兵围困。李陵以辎重车为军营,在营外布阵:前面是持戟盾的士兵,后面是隐藏着的弓箭手。单于以为汉军兵少,便正面攻打汉军,结果遭到汉军弓箭手的急射,匈奴军伤亡惨重,被迫撤离。李陵乘胜追击,歼灭匈奴数千人。后来,为了抵御汉军,单于调来八万骑兵。汉军寡不敌众,且战且退。十几...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