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重于意境

非凡网 28 0

诗句重于意境

这句话是针对诗歌作者写的,而不是针对诗歌读者写的。

  诗句是好理解的,就是构成一首诗的句子。

  什么是诗的意境呢?一首诗呈现给读者的思绪与情景就是诗的意境。“思绪”属于精神内核,“情景”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体的有机交融。

  一般的说,诗的意境是一幅可视或可想象的“画面”。有的诗这个“画面”是简单而明了的,有的诗这个“画面”是复杂而多彩的。但不论是简单或复杂的“画面”,它的情景都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如果用诗人的创作来做个比较,相对而言,白居易诗歌的“画面”是简单而明了的,李贺诗歌的“画面”是复杂而多彩的。

  诗歌的“画面”往往是由多个“物象”构成。把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客体事物组合起来,让机械的、不动的东西鲜活、灵动起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这首《天净沙》就具有这样的魅力。

  这个“魅力”是什么呢?就是诗人的情感。是情感赋予了客观事物的生命。当然,这里的“生命”是指客体事物在一首诗中的生命,而不是生物学所指的一般的生命。

  所以,诗的意境是诗人情感和客体事物相交融的立体的“画面”。

  明白了意境之后,现在来谈谈本文的主旨,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为什么诗句重于意境。

  创作诗和欣赏诗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前者专注过程,后者只看结果。后者进入诗的里层的方向和前者恰恰相反,即创作诗是由意境到词句,欣赏诗是由词句到意境。

  也就是说,诗人创作一首诗是先有意境,后有词句。诗人表现意境必须借助词句。词句是意境的载体。有了优美的意境,不一定能找到恰当优美的语言。“阳春三月,日落黄昏,携情侣游湖堤,杨柳依依,思绪悠悠,……”这幅画面,如果进入诗人的一首诗里,就是意境了。但如何表现这个意境,用我这几句简单的俗语是不能将这优美的情景表现出来的。必须要寻求“诗化”的语言。而“诗化”的语言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曰前人没有写过,这就是新颖;二曰凝炼,即诗的语言不同于散文和小说的语言,这也是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三曰贴切恰当,即语言与意境要结合得极其自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难。这里的结论是:

  意境易得,诗句难求!

  所以,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诗句比意境重要得多!不然,为什么会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语)之誓言,为什么会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语)之情状,为什么会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语)之痛苦而幸福感慨。为什么会有 “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的叹息(孟东野语)

  看看当代的诗人,他们正是忽略了这个创作特征。当代很多诗歌,不是没有优美的意境,而是没有在表现这个意境下很大的工夫,没有创造性、开拓性地去挖掘那种一鸣惊人、石破天惊、发前人所未发的语言。有了意境,就急匆匆地拧开“水龙头”,哗啦啦一篇。有了新的意境,又急匆匆地拧开“水龙头”,哗啦啦又一篇。很多诗都是大白话的分行排列。口语何尚不能入诗,但必须通过情感的“熬炼”。“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请看,李白这首《静夜思》就是口语,而且在短短的数十字里,还重复使用“明月”一词。可是读者一点也感觉不到重复用语不美。看似写得很随意,很自然,但后面有千锤百炼的底工。我们看大江里的水,流得多么自然,但它饱尝了穿越多少曲折沟壑的艰辛与苦难!

  当代诗人写诗的最大弊端就是浮躁。固然,现实社会围绕着物质和金钱转,很多人都成了金钱的奴隶。生活节奏也很快。于是求轰动效应、求物质利益的庸俗快餐文化流行。但诗歌是文学艺术的巅峰,是最高级的艺术形式,岂能象写快餐文化那样的心态对待“珠穆朗玛峰”那冰雪圣境!

  警告当代诗人:必须要在诗句的选择、推敲、锤炼上化大力气、大工夫,才有可能创造出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

  当然,一首诗的意境和词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意境是纲,词句是目。词句要围绕意境服务。一般的读者,对诗的词句和意境是同时并重的。因为他只看创作的结果,不看创作的过程。而诗人,特别应该注重诗歌创作的过程。因为结果来源于过程。过程完了,结果就出来了。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诗歌创作的过程,主要应让创造词句的时间占据。

  这里还可以说细一些,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是:诗人写什么生活内容平常就有一个方向,因为生活内容很丰富,选择方向就是给生活内容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心头的创作冲动涌起,辗转反侧,“切切如磋,如琢如磨”。于是,忽然有了灵感,有了意境。一首整体的诗虽然意境和词句不能分割,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意境还不等于词句,甚至离词句有很长的距离。不然为何会有“词不达意”一说呢?在诗人的心中,意境不过是孕育“胎儿”的开始,离“胎儿”产出还远着呢!“胎儿”出来了,一首诗就诞生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就是组织、调动词句的过程。一气呵成的例子是有的,但极少。

  就意境和词句论评,诗歌有几类,一类为意境和词句具佳,如李白的诗歌;第二类为意境胜于词句的作品,很多新诗都是这种情况,例如海子的诗很多意境都不错,但词句令人记诵的太少;再一类为词句胜于意境的诗歌。很多古代优秀诗人创作的诗都有这个特征。如李清照、李贺等诗人的作品。

  意境和词句具佳的诗歌,往往是天才行为的结果,一般的人难以做到。李白被称为“诗仙”,名副其实,的确是一个天才。一般的诗人,不能达到李白那种境界。

  灵气不足靠工夫(相对而言),即在语言的创造上下工夫。李清照堪称这方面的代表,我们看她的不少诗,无非表现闺中闲情,离别愁苦。这样的经历和情景,非止李清照一人独有,但没有几个人象李清照那样以创造性的文字表现出来。我们欣赏李清照的词,大多是被她别具匠心、别具一格的语言运用方式所打动,而不是被她营构的意境所打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字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现那种孤独而又怀有无限思念的生活情怀不仅妥贴,而且深刻。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的诗整体不怎么样,但其中有一二句佳造,这首诗也流传千古。试举一例: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亭浊酒杯。

  这首诗意境的缺陷在于全诗“画面”美不均衡,前面气势雄壮,后面气势太低沉,与前面的反差太大。就整体句子而言,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句外,其它都很一般。但就是靠这两句,支撑起全诗。李贺的有些诗,也是靠这类似的句子取胜。

  有的诗虽然意境平常,但词句惊人,也是上乘佳作。如《烟》:“住在各种漂亮的房间/雪白的外衣裹着狠毒的心肝/它是顽癌营生的地盘/它是走遍全球的诈骗犯。它哪有半点香气?香字只是镀金的标签!”(作者:幽谷)对香烟危害的认识,较为普遍,但独有幽谷这个诗人才这样用极浓缩、凝炼的语言,赋予思想,并深刻地表现出来。

  看来,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诗歌的词句的确比意境重要!

  (2006年3月5日星期日上午)

标签: 思念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