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我的直系高祖母王氏,二十七岁守寡,担负起操持家庭的重任。她对上诚心侍侯公婆,早起晚睡,任劳任怨,不辜负两老的恩情;对下精心教育两个儿子,让他们都能够进入学校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长男文秀,庠生;次男以佑,贡生,清代诗人,有《大礼八景诗集》传世)。高祖母的无私母爱,得到乡亲们的称颂。乾隆六年(1741),乡里上报给会同县令于暲,于县令正式报告朝廷,得到皇帝的批准,建立“节孝坊”,予以隆重表彰。每年春秋两季均享受后人的祭祀。后因台风损毁,今移建于“春晖园”内。作为她的后人,我哥要我在“春晖园”里写首诗,虽然不怎么通懂古体诗,还是硬着头皮下笔:
节孝亭感咏
溯祖追宗缅懿风,羊恩未报愧心中。
常怀大义报桑梓,借鉴修身课幼功。
铁砚磨穿心恻恻,狼毫舒秃意忡忡。
香凝泮水流芳远,御笔题辞世代崇。
家乡有一景----大园诗文廊,为 30米长廊建筑,共收集20块碑刻,其中有古牌匾4块:《江津邑宰》、《文林郎》、《内阁中书》、《化州学正》;明清时期举人、贡生诗文4块:《赵水凝香》、《白鹤摩空》、《活水泉清》、《秋坡远眺》(由琼海书法家协会组织书写);大园八景诗8块:《龙首宝山》、《石泉古井》、《中书遗韵》、《神庙古榕》、《社稷神威》、《公婆双石》、《书山石路》、《泮水馨风》(分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教授书写)。作为他们的后人,看着这些诗作,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下一诗:
大园文廊行吟
大园文苑靓如虹,笔底才情俱见中。
绝句如铮声宕荡,律诗似阵唱新风。
挥毫愧我胸无墨,泼墨尚嫌梅腕功。
泮水馨香弥千古,石泉清冽水淙淙。
“公婆石”是家乡景观之一,貌如一对恋人相依相偎着,有感而发:
公婆石
梳风沐雨共偎依,面水傍山听鸟啼。
地裂山崩情不渝,路人翘指说痴迷。
生长在外面的我,对故乡了解得很少,除了知道我家那块“内阁中书”匾的由来和节孝婆的故事,再也不知道其他的事情了。有一天,我哥拿着家谱对我说,节孝婆有一子名叫以佑是清代诗人,你身上遗传了他的基因,你拎的是我们家乡的文化之风呀(我的笔名叫拎风)。我听后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一诗:
我来晚了
时光
飘着诗酒的遗香
以佑公,我来晚了
踩着古老的乡土
濯足泱泱
犹如你轰轰的脉响
“飘沁老屋的炊烟”(1)
“轻送陇头的荷香”(2)
啊!我身上澎湃着你的血液
跳动着的是你的诗音
我,是你心灵的传扬
以佑公,难得相聚
咱们公孙俩
抱一壶明月
举杯,才情横溢
豪气醉成壮观飘逸的诗句
自去年,在哥哥的倡议下建设家乡的文化事业,我与亲兄族兄们,与亲叔族叔们一起建设我们的家乡,与他们建立起浓厚的亲情,对家乡作了透彻的了解。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深厚的传统文化文,对家乡的爱恋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有了一诗:
我的村子
那里有我,有堂兄
有很多村子里的人,逝去的,活着的
那些亲人,都在那。泉溪、
古井、牌匾、白银树
牛,在那
银色抑或金色,那么多的光
母亲的光,那个大园古村
那首诗,我想谈的那么多
这瞬间,我在那了
只说了句,我爱她
大园古村。然后没什么可以说了
泪水夺眶而出,我低下头
闻到了村子的芳香
贴上这首诗的朗诵网址,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听一听。朗诵的是第二的版本。
标签: 思念家乡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