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雪乡行(三)
起个大早,只为独享这雪谷的清晨。果然,偌大的山谷,空无一人,客栈在游人的梦乡里酣睡。天微微亮,到处一片洁白,寂静无声。
经年的户外,慢慢形成了一个陋习,每到一处,总想把美景一网打尽,且尤爱晨曦!越早行人越少,天地之间唯我独存。
是不是有点太贪婪?天是我的,地是我的,美景也是我的。可以无声的去拥抱也可以静静的去聆听,听天,听地,听自然美妙的声音。人,本是自然之子,到自然中去,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一件事,可是不少凡尘中的人俨然忘了归处。
不知为何,忽然就想起了龙门客栈。大漠
狂沙间,一腔江湖气,爱恨情仇,肆意的挥洒,当年观此剧时曾经想过,如果客栈的背景不在大漠中,还会有那样完美的效果吗?大漠的荒凉与孤寂,不正是生死的绝佳映衬吗?剧情与环境绝妙的融合,徐克做到了,好像现在的老谋子更深谙此道。现在,像雪谷这般纯洁的世界该承载什么才不辜负这大自然的恩赐呢? 或许唯有————爱 。如果你是导演,就让爱情片来此上演吧,如果你刚好有一个挚爱的人,一定带她来,雪谷会用它的一尘不染给你诠释什么是纯洁的爱,什么是无暇的情。
一个人胡思乱想时,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渐渐的,客栈旁,三三两两客人的窃窃私语,小路上马拉雪橇的轰轰声,隐隐传来,雪谷在晨曦中慢慢的醒来。。。
今天的行程————由雪谷穿越去雪乡。其实雪谷雪乡是一个山峰,雪乡为阳坡,雪谷为背坡。只是雪谷的规模小,农家客栈也不多,商业化程度较低。
八点整装待发。今天的装备要求比较高。雪套,冰爪,护膝,雪镜,缺一不可。雪谷到雪乡平均雪深1-3米。齐全的装备,是驴友行走的重要保障。
今天穿越线上的驴友并不是很多。雪乡,最近两年因其绝美的雪景在全国爆红,但是因穿越线路,有一定的体能要求,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危险系数增大 ,多数旅行社都选择大巴车入景区而避走穿越线路。只有户外团队会选择穿越。这可能也是雪谷商业化程度较低的一个原因。
对我而言,雪谷穿越恰恰是我此次行程最有诱惑力的。今天的总行程约12公里 ,海拔上升大约800米。这样的难度对我而言,就是毛毛雨拉!本人的最好记录是一天穿越30公里,海拔上升1500米,下降落差2000米,而且是在平均海拔4200的高海拔地区。今天是轻轻松松上阵,重在体验雪地穿越的乐趣,赏雪,玩雪,耍雪才是俺的目的。
同行的队友,有体能不支的,已经在雪谷中心到羊草山底这大约4公里的平坦路段上,选择马拉爬犁带步。当然体验一下马拉爬犁也是一种乐趣。而且,户外切忌攀比,每人体能不同,硬撑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是身体的伤害。
一路之上,景色果然不同,山深林密,树木繁多,怪石嶙峋,路边随处可见成片的冰挂,乳白色的飞挂,千姿百态,堪与南太行的冰挂相PK。真没想到,竟然在大雪皑皑的原始森林中,与飞挂零距离接触,美哉,悠哉,真是慕煞人也!
穿越之路面因被驴友踩踏的坚实,已无法感知雪的厚度,真是遗憾。我最想知道的就是雪到底有多厚?如果能跳进雪洞尝试一下,那得多爽。哎!怎奈地导多次强调,林中危险,有溪流,暗洞,危机重重,故不敢贸然行动。终是没按耐住,寻一近路旁踏入。雪一下就到大腿根。登山帐几乎全根没入。雪真厚!双腿陷入,想爬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想当年杨子荣,在白雪皑皑的茫茫原始大森林中,殊死拼搏该是多么的艰难。那可是在兴安岭,雪,要比这里的还要厚。革命的艰难,先贤的付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呢?
四公里平段之后,,就是垂直800米高度,步行距离大概也是四公里。冰爪,登山杖的优势开始显现,冰爪爪地不滑,还省力,登山杖支撑身体,上行也不那么费力。随着海拔的提升,树越来越多,雪更厚,就连极细的树吖上雪也有几厘米,只要大声说话,声音震的落雪纷纷。如果几个人一起同声呐喊,那就是落雪如团,砸在脸上,感觉棒极了。
一路嬉戏,俨然忘了寒冷,忘了疲惫,其时温度也应该零下二十几度。
大约中午一点时登顶,山顶山势极为平坦,一望无垠,洁白空旷,空气清新,雪天一线,似在天空遨游,轻松自在,此等美景,简直无法描述。
队伍短暂休整集结,直奔目的地——雪乡。
由山顶去往雪乡的路,下山坡度不大,平缓且宽阔,
由于是下坡,大家都感觉很轻松,嬉戏,玩耍,各种POS,随便一拍就是大片。微单也好,单反也罢,管你什么长焦不长焦,摄影技巧在这样的场景里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突然想起那个获摄影大赛金奖的菲国女佣,用一台并不高级的相机打败了全世界60000个顶级摄影师。而画面仅仅是一张透过毛玻璃的小女孩的眼睛。世界就是这样,打动人的往往是纯真与朴素,越简单越好,越纯净越好。就像现在的原始雪原一样。
标签: 冰心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