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一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们在诗的海洋,在浪漫多情的世界里,在自由与爱的空气中,在美丽的康桥上,静静地寻觅着一颗流星——徐志摩。他的一生应该用唯美来形容,不虚幻,不做作。徐志摩才华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风靡了活动文坛。徐志摩虽然尝试了多种文体创作,但是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的诗名远远超于他作为散文家,小说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自由,爱和美,他的浪漫,他的多情痴心,……都唯美地注入这片诗的海洋里。
他唯美的一生,让我们感受到多情浪漫才子的人生历程。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1915年中学毕业后,在上海泸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他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较多地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在冲破封建传统禁锢之后所表现出的昂奋和激进,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进步的人道主义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胡适曾今评价过徐志摩,说徐志摩一生只有三个人生观,那就对美,自由和爱的追求。他的人和他的诗都深深蕴含这三个梦。他的思想非常乐观。他的诗永远都是愉快的空气,不曾有过颓废的基调,即使有泪光,那也是会闪烁着欢乐的圆光。诗中有着空气的飘渺,给个人愉悦的感受。《雪花的快乐》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对美,爱和自由的抒情诗。我们仔细品读时,却发现这是一朵有着灵性的雪花,自由自在地飞扬。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我有一个恋爱》这首诗是抒发自由,和爱的纯洁理想。我们看到 了一个纯洁的灵魂,一个白净的诗的世界。《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渐渐地,徐志摩诗歌的思想情调经历了一个从有比较多的现实内容转向陶醉于自我的衰退过程。他的诗歌艺术技巧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既不是那些积极进取的篇章,也不是那些苍白无力的呻吟,而是部分抒发个人情怀,有真切的真实感受,揭示人生哲理又给以人美的享受。
时代向前,慢慢长路,徐志摩至今的魅力不减当年。当我们想起那静静的康桥时,不能不想起徐志摩;当我们欣赏到冬天飘扬的雪花时,不能不想起徐志摩;当我们看到可爱的黄莺时,不能不想起徐志摩,……虽然他离我们已经久远了,可是在我们心中永远活着。忘不了,他永远是灵动和飘逸;忘不了,他永远是水中那轮洁白的明月;忘不了,他永远是醉人的风景。唯美的诗,唯美的人,铸就他唯美的一生,永远在自由与美的象牙塔上微笑。
因为唯美,所以难忘。我们漫长的一生似乎也没有像这位伟大诗人经历这么多的,这么复杂的人生,唯美虚幻,就像一场电影。也许这就是诗人该走的路。让我们进一步地走进不一样的徐志摩。
追求理想的徐志摩。
徐志摩的人生观十分单纯。他一心追求自由,爱与美。这就是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在他的诗篇里,颓废不是他的代名词;奢侈生活更不是他的人生追求。他的诗永远都是愉快的空气,不曾有过颓废的基调,即使有泪光,那也是会闪烁着欢乐的圆光。诗中有着空气的飘渺,有理想的追求,给个人愉悦的感受。《我有一个恋爱》“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从这个题目看来像是写有抒发爱情为主题。可是,徐志摩没有长篇大论有关如何恋爱的字眼。仔细揣摩文字,我们无不发现并感慨他借着爱情,表达自己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徐志摩诗中的明星是安抚人心灵的创可贴,是引导作者灵魂提升的一盏孔明灯,照亮着他里理想之路,直通爱,自由和美的人生大殿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他都会坦然地面对一切。
浪漫单纯的徐志摩。
徐志摩的诗歌给人视觉,听觉和味觉上的享受。读他的诗,我们身临其境;品味他的语言,浪漫而又单纯。浪漫单纯不仅仅是他的诗,真人也是如此。徐志摩12岁进学堂,接受自然熏陶和民风感怀。中学时的他,则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少年。学校浓厚的自然科学和西化的课程深深吸引着他。因此,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中学那时,他过着无忧无虑的,浪漫单纯的生活,为他以后的写作奠定了他这浪漫单纯的个性化写作。如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再别康桥》,从诗中的意境发现,浪漫单纯的个性表现地更加突出。“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用金柳比喻新娘,形象生动,细细长长的金柳羞答答地垂挂在树上,就像出嫁的新娘子,含蓄而浪漫。看看水中的影子,顿时间就悄悄地,静静地在心里荡漾起来。这么美,这么浪漫的景,让人的心也随着陶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潭,清泉,天上的虹这一连串的景物在徐志摩的笔下变得更加有情调与浪漫,不是死死地坐落在那,而是合着诗人的节奏跳起舞来,绽放充满幻想的彩虹似的梦。没有复杂的思想,就只是单纯地写他眼里的浪漫,心中的美。
反抗黑暗现实的徐志摩。
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和
民主思想的影响,使他成为一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处处在思想上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正是诗人反抗现实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1925年,时值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爱,他们恋爱遭到许多人反对,徐志摩痛感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深深感受到重荷压制下的精神痛苦。“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诗的开篇就立即表明作者的立场,把笔尖对准这个懦怯的世界,宣泄他心中的不满和反抗。“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诗人放弃了一切社会落后迂腐的观念,跟着自己的感觉,不被束缚,活得自在,活得快哉。他面对的是荆棘,面对的是冰雹,可是为心里那份真挚的爱,他不愿做笼子里的小鸟,依然要逃出,恢复他的人生自由。这就是我们在诗中发现的徐志摩。
多情痴心的徐志摩。
诗人总是有着风流多情的一面。这位才子也不例外。在他追求真爱的道路上,真所谓一波三折。他与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在诗中深刻体会到他的多情和痴心。徐志摩追求有夫之妇陆小曼,遭到世俗的冷眼相对,可是他没有放弃,不惜一切代价,把真爱追求到底。他不怕世俗和流言的反对,大胆而张狂,勇敢地寻找自己所爱的人。大胆而张狂《冷翡翠的一夜》我们看到了诗人多情哀伤的一面。写作这首诗时,正是林徽因拒绝和他恋爱,一个人悄悄地离开去往意大利。他正身处异国他乡,客居异地的孤寂、对远方恋人的思念,闪烁着爱情浪漫而又动人的光彩。《最后的那一天》中用诗的语言描绘出理想的爱情,表达对纯洁爱情的热爱和向往。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蓦然回首,我们无不深深被他的自由,爱与美的追求打动;默默地被他的浪漫单纯而吸引;静静地被他的强烈反抗黑暗现实而激动;悄悄被他美美的,纯洁般的爱情而着迷。徐志摩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人生本该有的真实和激情,浪漫和多情。不虚假,不虚度,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诗人的唯美一生。
标签: 徐志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