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1]王。
穹庐[2]为室兮毡[3]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4]土思[5]兮心内伤,愿为黄鹄[6]兮归故乡。
注解:
[1]乌孙,东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乌孙的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立国君主是猎骄靡。
[2]穹庐, 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3]毡(音“沾”),用兽毛制作的片状物
[4]居常,平常
[5]土思,思念故土
[6]黄鹄,神话中的大鸟,可以一举千里
提起和亲公主,也许多数人会想到王昭君,而不知刘细君。一来因为她的落雁之貌,二来因为她的故事被吟诵多次。
其实刘细君所付出的,绝不少于王昭君。她被远嫁到乌孙国,与长自己数十岁的昆莫猎骄靡成婚。然而猎骄靡已经年迈,想使孙子军须靡娶刘细君。刘细君不肯,上书汉武帝,汉武帝虽感念,但不许,要她入乡随俗。
军须靡为王后,刘细君也只好顺从,嫁给了他。
此诗是细君在到乌孙后,语言不通、生活不适时,写给汉武帝的。
全诗还是比较通俗易懂,一、二句,直说了汉朝将自己远嫁隔天一方的遥远乌孙国,让自己做了政治联姻的代价、牺牲品。
三、四句,诉说这里生活与故乡的种种不同:没有了红墙绿瓦的宽敞大屋,有的只是毡毛制作的穹庐而已;没有了以前清淡合口的饭菜,取而代之的却是肉食、奶酪。
五、六句直抒胸臆。写自己平时思念家乡而黯然神伤,希望可以变成那一举千里的黄鹄鸟,返回故乡。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封建时代,那些因为政治原因而迫不得已远嫁他乡的女子,令人动容,也令人哀婉。
标签: 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