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古代诗词,浏览唐山生态文明建设

非凡网 79 0

  唐山自古地灵人杰,自然风光雄浑壮丽,人文风貌博大精深,这些丰饶的资源、磅礴的气象,既是文人墨客开展创作不可多得的素材题材,更为英雄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多样的梦想维度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多年来,唐山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有力抓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不断、扎实深入地建设优美生态环境,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天蓝、地绿、水净已然凸显,古代诗词描绘的美好景象重现于世。

  位于唐山中心城区的大城山,又名“唐山”,相传因伟大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军驻扎在此而得名,故后人以“唐山”命名这座在中国近代化中诞生的城市,寄托了富强中华、复兴民族的深厚期望。大城山松柏蓊郁、芳草萋迷、暖泉处处、流水潺潺,景致优美,曾吸引着骚人墨客来山游赏,题诗吟咏。钱塘诗人卓金吾在《唐山诗》中写道:“孤峰秀耸陡河边,松带虬形柳带烟,红透夕阳横石壁,翠连芳草泻山泉。……”如今,唐山通过着力打造北方特色山水园林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因地造景、城市绿化,利用城区三山拱卫、两河环绕的自然条件,规划了“一心两廊、三环四楔、多园多带”的绿地系统结构,先后实施凤凰山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南湖公园、大城山东园西园、陶瓷公园、城市森林和绿地,放大了山、水、绿、文的独特优势,形成了相互交融、搭配有致的城市园林景观,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古诗中的大城山美景不单投映全城,而且整体品质更优。人在城中宛若置身画里,是唐山人今天生活的真实写照。

  偏凉虚阁为滦州八景之一。公元1754年,乾隆大帝东巡至此,写诗赞叹“偏凉汀畔水,待我再凭留”。从此声名远播。“偏凉虚阁”一景留下了诗文数十篇,其中滦州才子葛桂的“回文诗”广为流传:忘情共赏爱凉汀,境胜酣游醉复醒。簧弄鸟声清吐谷,网惊鱼闪翠摇萍。光生晓日迎高献,浪滚香花落残汀。长塞北通江水绿,晚阳斜掩半山青。诗作形象地描写了长河濡水的波澜壮阔和华北江南的秀丽旖旎。如今,唐山属地内的水质更优,与水相关的风光更美。行走滦河两岸,徜徉南湖岸边,驻足渤海之滨,不仅可以饱览大河大湖大海的壮丽,还能够享受水的清新芬芳,怡情自得、不亦乐乎!而这得益于多年来高度重视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仅2018年,唐山就安排资金23266万元,重点支持还乡河、石榴河等跨区域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加快实施邱庄水库大岭隧洞取水口隔离坝工程,开展重点湖库生态安全调查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状况评估等。

  蚕沙古戏楼坐落在滦南县蚕沙口村西的泝河入海口岸。登此楼可望滔滔渤海,故又被称为“望海楼”。几百年间,它以宏伟壮观,建造奇谲,历史悠久,蜚声遐迩,驰名关内外。清代咸丰年间,担任皇家诸王爷教师、官拜皇宫八旗汉学教习的张灿在《蚕沙口诗》中赞云:百尺近层霄,危楼讶神造。俨如灵鹫峰,飞集东溟表。透过这首诗,不但可以领略古戏楼的巍峨雄壮,而且能够联想到当时“天下无霾”。不然,立足于地面者如何得以观瞻其“一百尺”的高度和“近层霄”的面目呢?为了重见清爽的蓝天,再造清新的空气,今年年初召开的唐山市委全会,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专门安排资金30954万元,即全年生态建设资金6.1亿元的50%用于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截至目前,加快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开展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排查及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评估,建设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控系统,实现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精准监控全覆盖等工作均取得了明显进展。今年生态环境部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中,唐山进入优秀行列,位列第一梯队。这一成绩的取得,对曾经的重工业、重污染、高耗能的城市来说,何其不易,可想而知!

  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经古人笔端传世至今、诵读悦人,相信:优良的生态、美好的环境依然被文人墨客所钟情、所青睐,他们一定会用如椽巨笔讴歌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时代,用灵动秀笔描摹唐山如诗似画的城乡山川!

  2018年11月24日

标签: 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