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品评易安

非凡网 41 0

   易安居士,即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卒于公元1151-1156年间。著有《涑玉词》。

    易安,不仅是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即使是在属于“男人世界”的封建文坛上也堪称大家。她仅存的寥寥不多的诗词,可以和苏轼、陆游、辛弃疾并列,也可和陶渊明、杜甫、李白、韩愈、李长吉和李煜等前代风格大师比肩。她的作品不仅大陆、港台有出版,就连国外如日、美、苏、瑞典等国也都有翻译。她的影响力可见一班。

    接触易安的作品最早在高中,那时语言课本里收集了一首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当时我们语文老师讲评时,情文并茂,引人入胜。令我至今记忆犹新。这首小令是作者年轻时所作,该令用白描的手法,朴实无华,浅淡自然的语言,把一个娇憨顽皮,天真浪漫的小姑娘勾勒出活脱脱跃于纸上。老师评得精彩,学生听得忘形,由此,深 爱易安及易安词。

    易安词“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匠心独运,善于把平淡带入绝妙,这——也许该算易安词的特色吧。

    在易安的早期作品中,另一首《如梦令》也值得一提,乃脍灸人口之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精典之句当在“绿肥红瘦”。易安善攻小令,由此可见其言语功力,清新浅俗,精炼至极,看似不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妙语天成。从这两首易安早期作品可看出,年轻的易安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把一个多情、自然而又娇憨活泼的少女带到了我们面前。

    易安好词好句数不胜数,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如“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再如“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还有“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等等等等。这些佳句读后,令人唇齿生香,流连忘返。

    易安晚期作品当属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 一个愁字了得?”该词选词恰切新颖,形象生动,音调谐美,历来被大家称赏,是《涑玉词》中的佼佼者,尤以最后一句“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戛然而止,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北宋灭亡,丈夫新丧,易安悲戚惨淡的心境由然而生。跟她早期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易安词的造诣之高自不必多说,有目共睹。而同时她亦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她的诗知道的人相对少些。下面这首《乌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顶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咏史诗也是一首言志诗。看评论家对这首诗的评论“这首诗主要旨在讽刺南宋最高统治者的苟且偷生和昏庸无能。即将此诗看作讥时刺世之作。应该承认,诗中宁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的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临难逃窜、一日蹙地千里的赵构,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毫无疑问对南宋统治者是一种讽刺和谴责。不过,如果仅仅把此诗看作讥时刺世之作,势必会对此诗的思想价值作出不足的判断。诗中那黄钟大吕般的高昂音响对人们心灵的撞击力量,那足以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对人们精神风貌的感召力量,是这首诗的主要价值之所在。”

   我不是评论家,我也评不出如此深刻和绝妙的意境。只是从此诗可以感觉出易安的大气、豪爽和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许她是通过此诗在告诉人们一种哲学,活要活得昂扬,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其所,可歌可泣!

   易安的一生,值得同情,她遭遇国破家亡,丧夫离异,颠沛流离。

   然而,她也是令人景仰的,当世就有才女之称,身后又与李煜并称为“男女皇帝”,也算对她推崇备至!

   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能获得如此殊荣,易安泉下有知,自当欣慰了!

   易安,观其一生,真正做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标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