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是一本来自于宋朝年间的古代奇书,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其中的一些超前理念,和极其专业的断案手法,却足以让现代很多专业人士,为之感到惊叹!
因为其书中记载的大多数内容,竟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的科学知识完美兼容,甚至能够让死者开口说话。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捧上神坛。是因为作者宋慈在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法医学专业知识。
同时这本书也是历史上第1部能够形成一个体系的法医学著作。 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书中记载的那些内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黑科技手段。其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现代的科学原理非常吻合。而且领先当时社会三百多年。
洗冤奇闻
据说在南宋时期发生过这样一起案子,有一个男子在半夜时分慌慌张张地跑到衙门来报案。
说自己外出归来,回到家里的时候,正好看见有一群谋财害命的强盗闯入家中。将自己的妻子与侄子残忍杀害。 当时官员言之后,连忙带人赶往命案现场。
果真看见了两具倒在血珀里的无头尸体,脑袋全都滚落在一旁。 经过仔细查看一番之后。 却突然一声令下,让手下人把报案的男子给抓了起来。
并且一口咬定说谋财害命之人,就是眼下的这名男子。 根本没有所谓的强盗。 之后经过一番拷问。
这名男子终于如实说出了真相。 原来这名男子与他的侄儿发生了争执最后将侄儿勒死 ,然后把他的头颅割下来。
当这名男子看见自己的睡梦中的妻子 ,想到平日里夫妻关系也不和 ,顺道儿把自己的妻子那头颅也砍了下来 。
而这位官员是怎么看车到其中的玄机呢?
他是如何识破这层层假象,成功推理出此案真凶的呢。 原来他是在两具尸体上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
因为如果一个人是在活着的时候被砍掉头颅的话。那么他脖子上的肌肉就会收缩得非常紧。 但如果一个人在死后被砍头,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他在检查两人的尸体之后断定,两名死者绝对不是同时被强盗杀害,其中一人应该是被蓄意谋杀之后再砍掉的头颅。
这一点跟报案男子所描述的情况完全吻合不上。这也正是《洗冤录》所记载的验尸方法 这一项原理,正是被现代科学界和生物学界称之为生活反应的科学现象。
就是指人在活着的时候,肌肉是有活性的。 如果被骤然切断,必然会因为神经条件反射,而处于紧绷状态。
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死去,那么他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就会失去这种反应。
这也是现代法医学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一种检测手段。 而宋慈能够在800多年前就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拥有如此科学性的认知,实在是让人惊叹。
不过这还不是最神奇的,关于《洗冤录》的黑科技,还有很多......
《洗冤录》的黑科技据说宋慈有一次接到了一个意外失火烧死人的案件。 一个男子因为家中失火,被活活地烧死在了屋里。
但是宋慈在经过各方推敲斟酌之后。 觉得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于是他就令人把命案现场打扫干净。 把一坛子酒和一坛子醋,撒在了这名男子被烧死的位置。
然而过了没多久,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在那片被烧焦的空地上,竟然渗出了大量的血液。 地面都变成了淡淡的红色。
宋慈当即断定,这绝对不是一次意外失火案,而是一场蓄意谋杀案。 凶手应该是将死者杀害之后丢在屋里,然后放了一把火,准备毁尸灭迹。
而宋慈之所以用酒和醋来浇灌血迹,是因为醋酸能够溶解和分解血液,将渗透在土里的血液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酒精具有挥发的特效,浇灌在泥土中以后,会自然的向上挥发。 隐藏在地表之下的血迹,就会在酒精挥发的过程中,一起跟着浮现出来。
这种手法不仅充分利用了物理学上的知识,同时还涉及到了化学元素的相互反应。 直到今天依然还在被沿用。
当然了,要说到利用物理和化学知识。 洗冤录中最令人惊叹一种断案手法,则莫过于红光验骨之法。
这种方法最早出现在北宋年间。 被称作红光验尸法。 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
当时北宋泸州县发生了一起命案,知县大人赶到现场,可就是看不到尸体的伤痕在哪里。
这时候人群里边走出来一个老者告诉县官。 让他先用水把尸体淋湿,然后再把尸体放到阳光底下,用一把红色的油纸伞照住。 就能看见极其细微的伤痕。
后来这种方法便流传了出来,被人们称为红光验尸之法。 而到了南宋时期,宋慈将这种方法进一步完善。
改成了红光验骨之法。 因为在断案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总是及时发现命案现场。 如果被人发现得晚了,经常会遇到尸体腐烂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尸体上的伤口自然也就无法查看了。 唯一能够寻找线索的地方,便是皮肉中所包裹的骨骼。
于是宋慈就以同样的方法,拿一把红色的油纸伞罩住死者的骨骼,来检测是否有细微的伤痕留下。
放在火上烤热,然后烙在可能有损伤的部位,下面垫上衬纸,就能在油纸伞的配合下看到伤痕。
而这一番操作背后的原理,其实也相当的复杂。 其中所用的那一把红色油纸伞,就相当于一个光线过滤器。 能够过滤掉阳光中的红外线和其他杂色。
从而只剩下大量的紫外线照射进来。 可以帮助人们用肉眼辨别极其细微的伤痕。 这与现在用紫外线灯光照射验伤,所用的光学原理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里确实不得不感慨一下。 我们真的很难想象,800多年前的宋词,究竟是如何参透这些玄机的。
这么复杂的手法都能被他联系到一起,打出一套组合连招。 怪不得当时的人们都说,天底下就没有送是破不了的案子。
如今一看确实是名不虚传。 不过宋词对于自己的这些断案经验和手法,倒也并不吝啬。 穷尽自己毕生心血,将自己毕生所学都详细记录了下来。 写成了这一本洗冤集录。
里面囊括了当时能够用到的所有断案之法,从验伤到验尸,再到如何辨别自杀凶杀,以及意外死亡。
其中光是大体类目就多达53项,各种细节加起来更是足有数百种。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句,宋慈已经把当时人们能够想到的所有死法,全都总结了一遍。 几乎相当于手把手的教人们如何断案。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这本洗冤集录一经问世之后。 就成了朝廷上下所有刑狱官员的必读之物,堪称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每个衙门的公堂之上,都会有这样一本册子。 这样的情况一直流传到明清时期,持续了600多年的时间。
后来这本书更是被翻译成了十几种语言,流传到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地区。
比如1779年,法国巴黎的《中国历史艺术学科杂志》就有《洗冤集录》法文节译本;
还有英国汉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嘉尔斯在任驻华领事期间从宁波官厅取走这部书,引起了强烈的研究兴趣,翻译后在1875年分期刊载于《中国评论》,并于1924年全书刊载于英国《皇家医学会杂志》上; 此外如朝鲜、日本、前苏联等都有关于此书的译本。
而且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 比西方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整整早了350多年。
而且随着现代很多人对古代的一些文化遗留智慧越来越重视,这本书更是被推上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坛。
这样的局面看起来固然可喜可贺,但事实上却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地方。或者也可以说现代众人对这本书的追捧,未免有些过了。
因为这本书事实上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我把作为古籍的守护人 ,我们当然不能只说这本书的好的地方,却忽略了这本书 不好的地方
不科学的地方检验亲子关系的“检滴骨亲法”肯定是错误的。
现代医学已经指出了用红细胞凝集反应以检验血型,用DNA分析进行鉴定; 滴骨、蒸骨或者溶血,是丝毫没有科学根据的。
就是:亲子鉴定主要根据遗传规律,人类血型系统是由遗传决定的。
DNA上所承载的遗传信息也成为了现代判案的关键。
关于人体的骨骼结构。古代司法体系以外表检验为主,对骨骼检验就相对缺乏。
《洗冤录》的《验骨》部分中记载“男子骨白,妇人骨黑” ,事实上人体骨骼主要由酸性磷酸盐、碳酸盐和骨胶元组成
正常情况下均为灰白色(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时,如火烧碳化,颜色会发生改变); “男女骨数不同,左右肋骨,男子各十二条,妇人各十四条”。
以前倒也听过这样的,说男人的一根肋骨成了女人:真正的歪理邪说。
宋慈的错误也是沿袭《内经》上的错误而来的。科学的答案是:正常人体共有206块骨骼,肋骨数都是24条,并无男女差异。
小胖对《洗冤录》的看法
所以说,过去许多东西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人们用现代手法检测出了它的错误性和局限性。
这个时候再把这本书捧上神坛,奉为神作,你不觉得吹捧的有点过分了吗?
当然不可否认,宋慈能够在800多年以前做到这一步,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
然而我要说的问题也正在这里。现在之所以有很多古代经典被推上神坛。
是因为现如今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民族和文化伟大复兴的浪潮。 我们的祖先里出现过如此一位牛人,以及一部如此经典而伟大的著作。 自然可以作为民族历史中一个非常耀眼的闪光点,值得大书特书。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古人留下的智慧,固然有属于他们的光彩。
不过我们对待这些东西的态度,也同样值得推敲。
就拿宋慈写成的这本洗冤集录来说
这本书牛不牛?
牛,确实很牛。
但是你要记住,宋慈的牛,那是属于宋朝人的。古人再厉害,也是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建立起的辉煌。
那些东西拿到现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见证自己的老祖宗究竟有多厉害?而无法直接帮助我们铸就当下的辉煌。所以说,我们真正应该追寻应该守护应该重拾起来的东西。
其实并不只是书上的那些文字。而是这些东西背后的辉煌。是那种能够让中华民族领先世界几百年的伟大精神。就是从过去的辉煌里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传承。要做到得其意,而忘其形。
真正应该被捧上神坛的,其实并不是像洗冤录这样的古籍古书。而是隐藏在文化表象背后的伟大精神。是创造出这种文化的核心力量。这才是我们守护古籍传承文化的终极意义。
标签: 洗冤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