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首先《商君书》没有人性本恶的说法。《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作之一,是基于对人性恶的认识,主张以法治国。法家代表韩非子的《韩非子·八经》:“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法家人性论是以人的趋利避害、好利恶害为人的固有本性,也算是荀子人性本恶思想理论的一种延续,并没有提出人本性恶。
“人性本善”主要是儒家的观点,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儒家认为人人皆有成为君子的可能。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人性始终抱有一种变好或者改造好的信心。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他们既是矛盾的也不是矛盾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要从辩证角度看问题,相信人总是会变成好人的。
标签: 商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