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张仲景最初的著作叫作《伤寒杂病论》,后来失传了,到了宋代,被分为两部书分别行世,也就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前者讲伤寒及方证相应,后者讲杂病。
是北宋翰林学士王洙,从灰尘弥封的蠹简中发现了张仲景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残书,据此,官方设立的医书局重新整理校定出《伤寒论》、《金匱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从此,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便覆盖了后来上千年的中国医坛。
尤其是《伤寒论》,宋代以后,关于此书的阐释和演绎之作汗牛充栋。每一时代,都有许多人站出来代表张仲景谈论“伤寒”,出现了千家注“伤寒”的壮观景象。《伤寒论》及其所代表的经方医学开始绵延不绝。
自从1929年民国那场“废除中医”的闹剧谢幕之后,张仲景的医学进一步被中医界重视起来,经方派似乎成为当代唯一可以与现代医学分庭抗礼的医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加起来那二三百首经方,成了中医十万余首方剂的“方根”,其地位至高无上。
标签: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