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伤寒论》条文之前会有条码?这些条码是怎么来的呢?
这一切都要从《伤寒杂病论》的源流讲起,张仲景原本著作《伤寒杂病论》,但是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仲景在去世之后,由于家人的轻视,导致《伤寒杂病论》很多支离破碎。
三国纷争,最终以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告终。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无意中看到了部分的《伤寒杂病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有用的医书,于是广泛收集张仲景的书籍,采集最有效的方剂,编纂成了《伤寒论》,此时便不见杂病的踪影。
晋、南北朝仍然是战争频繁,到了盛唐,政治昌明,医学逐渐发展,孙思邈在自己的医书中也广泛收集了仲景的论述,并且记载到: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大家都把张仲景的方剂当做秘方,不轻易示人。
唐代虽然强盛,宋代有过之而无不及。盛世之象,重视文化教育,对医学也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校正医书局,校订以前的医书,主管负责人认为伤寒病杀人最为迅速,于是首先校订了《伤寒论》,并颁布大字版,仅仅取纸张印刷费,其余费用均有官方承担,以方便民间阅读。
到了明朝出现了对《伤寒论》流传更重要的一个人——赵开美,赵开美亦是认为仲景的论述字字珠玑,于是将宋代流传的大字版《伤寒论》刻在了石头上,并根据宋代的《伤寒论》条文顺序,保存了宋代《伤寒论》的原貌。
现代版的教材打乱了这种顺序,但是为了不至于让人以为这就是《伤寒论》的原本顺序,于是按照赵开美版的顺序,依次排位。
标签: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