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哪些主要内容?

非凡网 50 0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人民群众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里面有不少宝贵的甚至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复深人研究。例如《黄帝内经》里的经络学说,虽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以现代科学的道理完全加以解释,然而,经过科学实验,无数事实证明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否认《黄帝内经》究竟是两千年以前的著作,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不可避免地有不少糟粕混杂其中,必须加以扬弃。因此,对《黄帝内经》必须批判地继承。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个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生学 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整体观点的指导之下,《黄帝内经》提出了一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养生方法,其中有防重于治的可贵思想。

(二)藏象经络学说 藏象经络学说可以说是祖国医学的生理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从整体出发,对活休的观察,根据生理现象、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等活的资料结合解剖知识而成的。它提供的特殊联系,如内脏之间,内脏与其他器官之间,有些是现代生理学所没有发现、没有重视或者还无法解释的,现在看来这些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正在逐步逐步地、一点一滴地得到证明,是符合科学的,其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

(三)诊法 《黄帝内经》对“四诊”已有许多详细论述,而且强调四诊合参。特别在脉象方面,论述非常详细,已经提到有三十多种脉象,为后世脉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材料形成了中医诊断学特色。

(四)论病 包括病因、发病、病机、病证四个方面,这。

  方面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占篇幅最多。它讲的病因,有六淫、饮食、七情、劳伤等。现在讲的病因学基本包括在内。发病观点,突出邪正关系,强调正气的强弱是决定疾病发生的关键。这个观点不仅在发病学,而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各个方面,病机的分析也很详细,病机十九条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气血病机、五脏病机、六气病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等。

  后世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可以说基本上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外对疾病方面有专题论述。如热沦、疟疾、咳嗽、疼痛、厥、屡、痹、胀、肿、痛疽-----都有专篇。每一种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基本上都有论述。

  初步统计,讲到的病证有两一百多种,为内科和其他临床各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治疗学 提出了一整套治疗原则。如治病求本、标本论治、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正治反治等等。还有许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导引、蒸浴、薰熨、外敷、放血、眨石等多种多样。

  特别是针灸,好多手法现在我们还在运用,如开阖补泻、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等各种刺法,丰富多彩,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六)运气学说 主要包括在一七篇大论内,着重探讨气象变化的规律,以及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涉及面很广。

  如天文、气象、历法、物候等学说。有许多内容最近才注意到,如医学气象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而运气学说在这方面却有其相似之处。

(七)阴阳五行学说 这本来不是医学,是古代哲学用来作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其的。应用于医学上,有助于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充实哲学内容提供了条件。

  所以说《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已大大不同于当时的阴阳五行,而是有所发展的。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与祖国医学结合后,作为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其,就渗透、贯穿到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内经·素问》八十一篇中就有七十多篇提到阴阳,从这里也可看到阴阳五行在《黄帝内经》中所占的地位了。

   从以上初步概括的七个方面,可以看到《黄帝内经》的医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的确是古代民间医疗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十分宝贵的。当然不可否认,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也有些是形而上学的,或者存在主观臆测等缺陷,但这是次要的。 《黄帝内经》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

  在医学科学领域中,有没有这个借鉴,是大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不人虎穴,焉得虎子”?但是,读古书决不能过于迷信,使白己的思想被束缚住,必须要独立思考,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 要钻进去,首先必须多读书,认真地读,既解文理,又解医理。

  历代医家的注解在这一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历代医家都把《黄帝内经》视作经典,崇古尊经,不敢擅自改动或提出异议,解不通的,也要想尽办法曲解使之“通’之;或以经解经,随文演义,解了仍等于不解;或互相抄袭,以误传误。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出现上述现象也是不足为奇的。时至今日,我们的视野和我们的经历,是前人所想像不到的。因此,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对前人的注解’决不能盲目服从,应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只有勤读书,多思考,才能做到既钻得进去,又跳得出来。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叶学勇同志,从《本草纲目》中一则关于小孩吃蚕豆而颜面发黄的记载中得到启发,从一种植物中找到抗A凝集素,最后研究成功从动物血中制备抗A抗B标准血清鉴定人类血型,为医学科学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学匀《黄帝内经》也要像叶学勇同志那样,读古书而不泥古,做到古为今用。

  在前人经验的启发下,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古老的《黄帝内经》为创造我们的新医学作出贡献。

  你好,内经分为《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分细点又可以分为,(顺逆五体)、(禁服)、(脉度)、(本脏)、(外揣)、(五色)、(玉机)、(九针之论)、(热论)、(诊经)、(终始)、(经脉)、(天元纪)、(气交变)、(天元正纪)、(针经)、(刺法)、(本病)、(明堂)、(上经)、(下经)、(大要)、(脉法)、(脉要)、(揆度)、(奇恒)、(奇恒之势)、(比类)、(金匾)、(从容)、(五中)、(五过)、(四德)、(上下经)、(六十首)、(脉变)、(经脉上下篇)、(上下篇)、(针论)、(阴阳)、(阴阳传)、(阴阳之论)、(阴阳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册)、(天元册)等29种学术思想:"气"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人于自然的关系,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人体是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的协调统一体,(黄帝内经)的生命观,(黄帝内经)的形神统一观。

  望采纳。

标签: 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