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怎样的著作?

非凡网 54 0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中医理论著作。后世简称《内经》。《黄帝内经》与《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合称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全书原为十八卷,共一百六十二篇。

  其中九卷书名为《素问》,另外九卷没有书名,所以汉、晋时即称为《九卷》,又因为其内容主要涉及针灸、经络方面的相关论述,所以又名《针经》,唐代王冰时称之为《灵枢》。到了宋代,史崧献家藏《灵枢经》, 并予以刊行。此后《素问》、《灵枢》成为《内经》的两大组成部分,并流传于世。

  《内经》一书不是同一人在同一时期所作,一般认为,本书的主要部分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它流传过程中掺入了一些后人补撰的内容。

该书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内容很丰富,从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方面,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病症”、

“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诊法”、“运气学” 等学说。它是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其医学理论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思想。

《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十三首中,就有十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并总结了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知识。它还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 全面的论述,构建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标签: 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