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本是什么?

非凡网 31 0

四大古典名著是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和曹雪芹《红楼梦》。而另外还有蒲松龄《聊斋志异》和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不过,又有一说,还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那就不是六大名著,是七大名著了。从五四以来现代文学到四九年以后的当代文学,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之所以缩水为四大名著,可能还是为了更好记,有利于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其实一个在校的中小学生,除了对课本知识和超负荷的作业之外,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可能寒暑假可以读一两本,但也是热衷于网络流行读本,很少对古典名著进行一番系统性的阅读。尤其对《红楼梦》,那些琐碎的明清日常生活,读起来枯燥无味,整体无法产生更多的代入感。所以,相关影视剧反倒起到相关普及作用。四大古典名著都有不同版本的电视剧和电影。八七版《红楼梦》堪称经典,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几乎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乎是量身定做,别的演员无法替代,也无法超越。这个版本压过了很多后来的翻拍。至于《儒林外史》的片段性,不连贯,与《聊斋志异》的短篇狐仙故事,以及大量的关于男女某些描写的《金瓶梅》,都有很多不合适青少年读者阅读的内容,甚或艺术架构上也存在与另外四大名著的落差,不一定不优秀,或就是从时代感和年轻受众方面考虑。

标签: 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