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40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逐一叙述流经地区的山陵、湖泊、郡县、城池、关塞、名胜、亭障以及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各方面,还记载了各地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中记录作者所见的碑刻共300余块,利用它们作为帮助确定水道流经的依据。作者注意到水道源头的伏流,和故河道之下还有相当多的地下水等现象,对于水源的大小,湖泊的盈竭,水色的清浊,泥沙的堆积,洪水的涨落等水文变化都很重视。他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地理现象,对每条水道都追溯到可能追溯的最早时期,还记载了各地水利设施近30处,称颂了许多伟大工程。《水经注》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中国以至世界地理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历史和历史地理的资料。《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作为文学作品,也得到很高评价。
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繁征博引,详加考求,态度严谨,引用书籍多达437种。其中以叙述北方水系最为精详,至于南方个别水流,因当时南北政权对峙,情况不熟,不免有某些疏误。
标签: 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