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 国目前最早的一部经典医学巨作。现在一 般认为它不是一个时期或某个人的著作, 而是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秦汉几百年 间,由许多医书汇集、不断增补而成,其 大部分内容形成于战国,由于中华民族有 尊古的习俗,故托名黄帝。
《内经》集中 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中国 医学独特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了奠 基和导向作用。《内经》包括《素问》9卷和《灵 枢》9卷,共162篇,内容非常广泛,概括 为:阴阳五行学说:这本是古代哲学思 想,中医将它与医学结合起来,逐步形成 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渗透贯穿 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用来解释人体生 理、病理变化,指导防治,尤其强调人是 一个有机整体,与环境紧密相关。
脏腑经络学说:《内经》讨论了各脏 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 通过经络沟通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 系。论病学说:包括邪正理论、病因、病 机、疾病传变和病症五方面,这些内容占 了《内经》的大部分篇幅。邪正理论强调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病因讲了“六 淫”、“七情”、饮食、劳伤、虫积等。 病机19条从阴阳、内外、寒热、虚实八方 面对疾病传变进行了归纳,分析精辟,至今对临床实践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全 书对200多种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 治、预后作了具体论述,为后世的临床各 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诊法学说:主要讲了望、闻、问、 切,尤详于脉诊,并强调要四诊合参,为 中医诊法的渊薮。治则治法学说:提出了治未病、治病 求本、标本论治、扶正祛邪、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等论点。总结的治法有针灸、按 摩、导引、外敷、蒸浴、放血、薰熨等, 尤以针灸最精彩。
运气学说:着重探讨了自然界气候对 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变化规律,并试图用 这些规律指导人们趋利避害、防病治病。养生学说:在“天人相应、形神合 一”等整体观的指导下,提出了协调阴 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 神内守等一系列防病健身益寿的养生方 法,其中防重于治的思想尤其可贵。
另外书中记载的血液循环见解也是世 界上首次提出。综上所述,可见《内经》在中医学中 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多种译本的问世,它 已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
标签: 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