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在自己的序文中对一些古代地理书籍做过评论,他认为:
“《山海经》过于芜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
郦道元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为青州刺史、永宁侯。他喜爱地理,自幼游历,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要详细了解当地山川河流的走势,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郦道元认为地理现象是始终变迁的,河流改道,山川易名,城市的兴衰。所以需要不断的更新地理文献。
于是他一共参阅了437种书籍,运用自己积累的地理知识,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以《水经》为纲,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水经注》。
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就是参考《水经注》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
清末著名学者王先谦评论《水经注》“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他认为郦道元的《水经注》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同时《水经注》因其“文笔灿烂,语言清丽”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对历代游记题材有着深远的影响。
郦道元的结局
郦道元历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迁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转河南尹,封永宁伯。
他为政严峻苛刻,史上把他归为酷吏,后世对其为人褒贬不一。个人认为他主要是嫉恶如仇,对普通百姓还是做了不少好事。但在那个年代,做这样的官是很危险的。
北魏汝南王元悦有一个男宠叫丘念,仗着汝南王的权势“弄权纵恣”,被郦道元抓了起来。元悦进宫找到了灵太后,讨到赦免丘念的圣旨,郦道元知道以后,赶在圣旨到达之前就把丘念处死了。从此元悦对郦道元怀恨在心。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谋反。元悦趁机一面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出任关右大使去监视萧宝夤,一面暗告萧宝夤,说郦道元要算计他。萧宝夤遂派兵劫杀郦道元。
在阴盘驿亭一带,郦道元率兵与叛军拼死搏杀,寡不敌众,与两个儿子一同战死。武泰元年(公元528年),朝廷追封郦道元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三子郦孝友承袭爵位。
标签: 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