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比较好的注本有哪些?有没有配地图的?

非凡网 138 0

《水经注》四十卷,记载我国古代河流分布的情况,以及与山河有关的人物史迹、传说谣谚、名胜异产等等,是一部富有史学和文学价值的古地理书,作者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生活在北魏时期,官至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和其它一些文章,但流传下来的只有《水经注》一书了。史书上说他少年时就有“访渎搜渠”的兴趣,他好学不倦,“历览奇书”,有关古代地理的书籍,如《山海经》、《禹贡》等等都仔细阅读。当时流传有一部《水经》,他读后认为过分简略,缺乏旁通,所以决意为《水经》作注。他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总计所引古书达四百多种,尤其是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书,从吉代的《禹页》到离他较近的《佛国记》,还有晋僧道安的《水记》、虞江雍的《江记》、《汉记》等等,皆摘采其中精华。更难能可贵的是,郦道元亲自进行实地调查,寻访古迹,追源溯流。

《水经》原书内容简略,所记河流水道仅一百三十七条,郦道元作注时,补充记述到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将近增加十倍,注文更多,如经文“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一句注文竟达六千多字,引书十几种,并且反复比较考证。

《水经注》记述了这么多河流,对我国现今各省的主要河流,如山西的汾水,山东的济水、汶水,河南的汝水、颍水,河北的易水,陕西的渭水,湖北的沔水,湖南的湘、资、沅、澧诸水,都有详尽的记载,是考查古代水道演变的重要资料。

郦道元的《水经注》与其说是为前人注书,不如说是自已的创作。不过,由于他生活在南北分裂时期的北朝,对南方的地理形势不易全面掌握,所以本书有“详于北而略于南的不足之处,但是他毕竟同样地记述了南方的山川河流。由于他写作态度比较严谨,他的记载一般是比较可信的。

《水经注》在长期流传中脱误严重,从明代开始就有人研究它,到清代,用力于本书的学者不下二三十家,成了种专门学问,名之曰“郦学”。早期以全祖望、趁一清、戴震等功力最深。全祖望有《七校水经注》。赵一清著《水经注释》,根据全祖望的说法,指出《水经注》原本注中有注,后人混写不明,经其重加厘定,并考补了宋代所佚五卷中的二十一条水道。戴震借参加编修《四库全书》的机会,据《永乐大典》本作详细的校勘,补正了七千二百九十一字。清末,王先谦汇合各家之说著成《合校水经注》。最后是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和《水经注图》。杨守敬原想写成《水经注疏》八十卷,但没有写完就去世子后来是由他的学生熊会成完成的。杨守敬在世时,曾摘取疏中要义刊成《水经注疏要删》四十卷和补遗一卷。八十卷的《水经注疏》解放后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

标签: 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