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很多人对即将出版的《清史》持异意?得从源头说起

非凡网 35 0

网上看到很多人对于即将出版的《清史》有很大的意见,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新《清史》全篇文体采用白话文的方式。相比于之前的《二十四史》采用的文言文述写形式,有很大的差异,很多人就觉得这样做不符合历史传承,突然来一部形式完全不一样的历史,让人无法接受。都认为《清史》也应该和之前的《二十四史》一样,采用文言文。

二、新《清史》全篇内容过于冗长。整部《清史》共92卷,3500余万字,可以顶得上几部《宋史》了。文字描述上无法和文言文一样做到言简意赅,失去了像《二十四史》上一样的很多名言名句,也就失去了文学灵魂。

三、很多人认为既然用白话文叙述历史,就不能称得上为《淸史》,最多就是一部清朝历史演义。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历史巨著,国家投资巨资和人力,耗时几十年才完成。在编撰之初就有明确的要求,在文学形式上要创新,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要结合新时代的背景,要做到通俗易懂,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需求习惯。

为什么网上很多人对即将出版的《清史》持异意?得从源头说起-第1张图片-非凡网

所以我认为,那些在网络上对《清史》提出异议的人发言,自然是好事,也是为了《清史》能够经得起大家和历史的认可。然而,白话文普及已经近百年,我们一直讲求解放思想,如此重要的文学著作,在新时代的中国,如果还返祖采用古代文言文,必然会显得格格不入,有点守旧的嫌疑。

况且文言文叙述方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近百年。如今,想让现代人采用文言文写如此巨著,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搬硬套只会降低它的文学价值。

如果《清史》只是放在图书馆、研究者的书柜里,是不符合初衷的,也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因为我们大家都经历过,文言文太高度概括了,以现代人对于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是很难读懂得,会少了很多读者。

既然是一部史书,何不编撰的通俗易懂,让更多人喜爱上阅读呢?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寓见,还往指正。

标签: 清史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