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皇太后”?皇太后是皇帝母亲的称呼,这里有三种情况。
第一,皇帝的亲生母亲就是先皇的皇后,自然就能升级为皇太后了。
第二种情况,皇帝的生母不是先皇的皇后(正妻),而是妃子,这样就会出现两个皇后了,称为“两宫皇后”,在皇太后的前面再加封号用以区别。但这不是惯例,有时皇帝的亲生母亲也不一定能成为皇太后。
第三种情况,先皇无嗣子,即位的皇帝是过继的,尊称先皇的皇后为皇太后,这个是惯例,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皇母皇太后”这个称呼正史记载上有没有?一般情况下,皇上的亲生母亲被称为“圣母皇太后”,也有在前面加了其他封号的;而先皇的正妻被称为“母后皇太后”,在前面有加其他封号的。看一下历史上特殊的“皇太后”称呼:
一、皇帝亲生母亲未被封为皇太后的实例。
宋哲宗的亲生母亲,没有被称为“皇太后”,被称为“皇太妃”,皇太后只有一位,就是先皇的皇后被封为皇太后。
二、先皇的皇后被封为其他称呼的实例。
明武宗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朱厚熜兄终弟及成为皇帝,是谓嘉靖皇帝。他对先皇的皇太后,也就是明武宗的亲生母亲不咋地(虽然提拔了嘉靖皇帝),别具一格,封张太后为:“皇伯母皇太后”。也不让她参与后宫事务,最后被逼死了。
三、两宫皇太后并举的实例
1.明宪宗时期,有两宫皇太后。明穆宗(明宪宗父亲)的皇后,被称为“嫡母”,封号为“仁圣母后皇太后”,而明宪宗自己的亲生母亲被称为“慈圣圣母皇太后”。
2.清朝顺治帝时期,有两宫皇太后。顺治尊称自己亲生母亲孝庄文皇后为“圣母皇太后”,皇太极的正妻,顺治嫡母孝端文皇后为“母后皇太后”。
八卦一下:孝庄文皇后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两个人都嫁给了皇太极,关系有点乱。
正史记载的还没有“皇母皇太后”称呼!
《清史演义》中有“皇母皇太后”的称呼浙江绍兴人蔡东藩(1877-1945),著作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其中《清史演义》是其中一部,叙述了从满清起家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大约294年的历史演义。
在他的著作中,顺治帝称呼孝庄皇太后为“皇母皇太后”。笔者以为,蔡东藩为前清的候补知县,应该对清朝的一些称呼了解的比现代人多。我们见诸的历史大都是来自于书面文字化的称呼,更接近于正规化的文本语言。而“皇母皇太后”更接近于口语化的表达,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小编认为,正统化的文本语言和平时的口语是有区别的的,因此“皇母皇太后”这个称呼只不过是口语化而已。
标签: 清史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