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晚年住在他的辋川别墅,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过着优哉游哉的隐士生活。早年的锐气、多年陈积的俗气,被自然、恬静的美景渐次销磨,诗人开始进入了浑身静穆的“诗佛”境界。这首诗就是诗人晚年的代表作之一,生动而准确的描摹让它“诗中有画”;清幽之境和恬淡之心融洽又使它“画”中有“诗”——
“山林空寂,阵雨新停,清新的空气和着秋山暮霭轻轻的弥散开去。明月初升,斜照松林,洒落一地的斑驳;泉山清洌,漫过溪石,淙淙流向远方。竹林中笑语喧扬,洗衣姑娘正结伴而归;莲叶摆荡,夜渔小舟正顺流而下。尽管春天的芳华已逝,但这美妙的秋色,依然值得士人长住长留……”
诗人首联交代地点、时间,点明题目:“空山”,寂静无人的山林;“新雨”,阵雨新停,也可理解为第一场秋雨过后; “晚来秋”,秋天黄昏,应题中的“秋暝”。秋山新雨之后,青山如洗,空气清新,凉爽舒适之感油然而生,山居环境的清幽宜人就诗人随意自然地勾勒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在这里,我们体会到的却是淡淡的喜悦。
颔联工笔细描自然美景:月照松林,光影斑驳,是静景;水流漫石,泉声潺潺,是动态。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平淡中见绚丽,幽静而不孤寂,正是诗人自在安然、愉悦恬淡心境的写照。
颈联描绘人事生活:“归浣女”是浣女归的倒装;“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喧”,是喧闹,写听觉,准确地表现洗衣姑娘欢声笑语的特点,以声衬静,反衬出竹林的幽静;“动”,是摇动,写视觉,传神地刻画出渔舟入水、水动莲摇的情态,以动衬静,反衬出水面的平静。黄昏洗衣、月下夜渔这些山中特有的情景,使山居的黄昏更显现出生活的气息和迷人的色彩。
尾联抒情作结:“随意”,唐宋人的口语,相当于现在的“尽管”;“春芳”,春天的芳菲美景;“王孙”,就是士(知识分子),因为古代的士都是王侯子孙,故称王孙,这里是指诗人自己。《楚辞•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诗人这里反用其意: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清高志趣。意味深长,趣味盎然。
全诗以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之美,以及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读摩诘此诗,我们欣赏到了一幅清幽恬美的自然山水画,一幅生动淳朴的民俗风情画,一幅淡泊清高的隐逸心画。三“画”叠融,一首静穆无尘、空灵隽永的“禅诗”,便在我们的心中诞生了……
余试以诗解之曰:
雨过秋山空,月出清泉凉。
松风传天籁,竹影掩短樯。
浣女动莲叶,欢歌随波扬。
王孙胡不归?山居意未央。
标签: 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