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淘书录之四: 古诗歌笺释三种
《古诗歌笺释三种》(平装本) 朱自清 著 沪古,1981年第1版,印数1-42,800(平装),1-4,400(精装) 原价 0、98元
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的第三种。我在地摊买的是平装本,封面似有郭绍虞的题字。
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祖籍绍兴,生于是1898年,卒于1948年。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年生命,但朱氏在现代散文的创作与评论、在古典文学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最为青年们所记忆的当是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两个散文名篇——《背影》和《荷塘月色》了。
在七十年代,《背影》和《荷塘月色》等散文曾受到台湾名家余光中先生的批评,今天在大陆贬低《荷塘月色》的青年也有一些,不过,“苛者自苛”,清者自清,当年读《背影》清苦如浓茶,《荷塘月色》清雅如残荷的感觉并不易抹掉。
能够写出这样的散文,除了他的性情、人品外,和他深厚的古诗文修养是分不开的。
这本书的三种著作包括《古逸歌谣集释》、《诗名著笺》和《古诗十九首释》,研究范围均属汉以前诗歌。前两种属“笺注体”,颇便研读。在当年即是为朱氏授课所用,这次都是首次整理出版。
《古逸歌谣集说》收录了《击壤歌》《卿云歌》《五子之歌》等十三篇。搜罗是见功力的。如《南风歌》首列《伪孔子家语。辨乐解》出处,次列《帝王世纪》《初学记》异文,以下列十六处相关文字,其中也包括前几天说到的《松窗梦语》一书所引。显然,清华大学的这位教授是相当博学的。当年的学生真是福气不小。
这些古代的诗歌我都颇喜欢,朱选的这十三首,我把它们称为“古逸歌十三太保”。它们是《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五子之歌》、《麦秀歌》、《采薇歌》、《饭牛歌》、《越人歌》、《接舆歌》、《孺子歌》、《曳杖歌》、《弹铗歌》、《易水歌》。
这次读《卿云歌》颇有感慨。歌颇短:“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舜帝就留下这么几句,但是气象何其高浑,声色何其壮丽,境界何其辽远。如果允许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这篇比,那篇压得古今很多散文家喘不过气来的文字立刻显得小家子气。汪荣宝《复教育部令撰拟国歌书》称其“超越万流”,一点不假。即如当今旧体诗作者歌颂时代,何止百万之众,无一过之。复旦大学的校名即出于此,不知复旦学子如何看待此诗。不管作者是否舜帝,我都认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心胸开阔目极千年的诗人。
《诗名著笺》是笺诗经的,起名大约是受《诗比兴笺》的影响,除去存目部分,实际只笺了国风部分的十五篇。既是集注,也是集评,多数篇章还附有郭沫若的译文。集评不拘一格,如《静女》附有《语丝》所载刘大白、魏建功给顾颉刚的两封信,便是较长的现代文字。其中《谷风》有《葺芷缭蘅室读诗杂说》,以为其诗“绵密工细,殆过于《上山采蘼芜》”,喜欢这个室名、书名,不知是哪一位?室名出自《楚辞。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当是一位对诗经、楚辞都颇有钻研的学者。
《诗名著笺》后附录有顾颉刚《写歌杂记。起兴》、吴康《诗经学大纲。诗义总论》等文。
这本专集的第三种《古诗十九首笺释》则是朱自清自己的赏析之作。实际只释了《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等九篇,曾刊于《国文月刊》1941年第六-九、十五期。如果看过这本,再看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就会对这十九首名篇有一个相当的认识。
通观这三种著作,实际已大体涵盖汉以前杂言、四言、五言诗的经典之作。
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这专集尚有《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十四家诗钞》、《宋五家诗钞》。《十四家诗钞》似乎买过。但我目前最想看的是《古典文学专集》所附《犹贤博奕斋诗钞》。看作者论诗这么体贴,他自己写得怎样呢?这大约是正常的想法。
他的旧体诗,我似乎在《中华诗词》等刊物上见过寥寥几首。现在我的书斋里,只能从毛谷风所编《历代律诗精华》里录出二首七律:
无题
五载闻声思渺绵, 一从相见恨难捐。
亭亭寒菊秋风里, 漠漠飞鸿白日边。
伫苦停辛频阅世, 微颦浅笑亦随缘。
沉吟莫测君心曲, 泣路悲丝只自怜。
小孤山
听风听水梦微醒, 漠漠长天昼欲暝。
六翮浮沉云外影, 一山涌现眼中青。
娉婷应惜灵肩瘦, 飘拂微闻翠发馨。
廿载别来无恙否? 两髦今已渐凋零。
诗,终是文学家的诗,也得了一个“清”字。如果戴着显微境看,还是有点古诗十九首的影子吧。
2005年7月23日夜
标签: 山居秋暝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