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30日上午,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是广大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使命,践行使命,就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要以榜样为引领,要以知识为浸润,要以行动来书写爱国新篇章。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内在品质。不管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亦是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这颗不变的初心是团结中华民族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祖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之匙。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季羡林、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通过《感动中国》栏目影响了数万观众。季羡林感动中国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钟南山感动中国颁奖词:“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这样的颁奖词再次品读,仍能感受他们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心中是满满的正能量,备受鼓舞。有一种量力根植心底,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潜移默化中我们为之奋斗不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相信每一个人对这句话都是耳熟能详的。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中华民族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强调: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要谋事、干事、干成事,必须以学为先、善于学习。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加强学习,既要有好学之心,更要有善学之策。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有方、学而有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中国知识分子要立足岗位实际,要有一种“能力不足”的危机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深入实践是广大知识分子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实践过程中,广大知识分子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检验知识、丰富阅历;可以深刻了解国情民情,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可以锻炼自己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宽广包容的胸怀、乐观向上的心态。广大知识分子要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经受锻炼,不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标签: 爱国主义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