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理学是基本理论,也谈天地自然和气象 | 气象先贤

非凡网 47 0

很多人看到朱熹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是“理学家”,是的,他是一个很纯粹的理学家,在他的倡导之下,理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

朱熹:理学是基本理论,也谈天地自然和气象 | 气象先贤-第1张图片-非凡网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从这段来自百度百科的介绍就知道朱熹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人,程朱理学曾经是那样的辉煌,很多人奉为神,以膜拜的方式来对待。加之统治者的支持,成为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也就是说,他在仕途上还是挺顺利的,但当官显然实现不了朱熹的抱负,他要搞教育,要著述,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要建立并且传播自己的哲学和思想体系。

1169年9月,朱熹的母亲去世了,他建了一个寒泉精舍,为母亲守墓。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他进行了长达六年多时间的寒泉著述时期。当官需要热热闹闹、明争暗斗地行进,但著述却需要静下心来,孤独而寂寥地进行,守墓为朱熹创造了这样的一个著述条件。

朱熹著述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脍炙人口的诗

说到理学家会让人觉得有点高冷,我们先来看看他写的几首诗吧。

最著名的是这首《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已经成了妇孺皆知的名句了。再看《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更是名句了,经常会被人们引用。再看《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的诗词不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通过这些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朱熹的文采,也能够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

气象理论由后人整理

朱熹的思想,主要还是集中在哲学和思想这个层次,但古代的哲学家都有一个特点,比较落地,高深的理论离不开万事万物,所以,必然会涉及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这种现象当中自然会有一些是气象,就这样,气象和朱熹套上了近乎,并把他强行纳入到气象先贤的行列当中。

朱熹自己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这些著作当中,没有和气象有关的内容。而后人所编辑收录的《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朱子语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有一些是和气象有关的内容。

朱熹:理学是基本理论,也谈天地自然和气象 | 气象先贤-第2张图片-非凡网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

从百度百科的这段解释来看,《朱子语类》是一部很浩大的著作体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析理精密,内容也非常丰富。要在如此丰富的内容当中,找出关于气象的一些理论,可以专门申报一个课题了。

这里只简单提两句朱熹关于气象的一些观点和理论。在这部著作当中,记录了朱熹对霜露、雨雪、风云、雾、虹、雷电等形成的解释,比如他说,霜是露凝结而成,雪是雨凝结而成;虹并没有让雨停止,而是雨快结束时,太阳光散射雨气所形成的。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朱熹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