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两首蕴含道理极为深刻的哲理诗,作者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这里的形象是作者真正感悟的形象,而不是生造的形象,所以才如此生动,蕴味无穷。
第一首要表达的哲理是,人要不断的读书,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能让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从而保持常新的状态,否则停留在原来的思维状态、思维高度,日久天长,就显得陈旧了。人的思维、思想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没有终点,人要通过读书、思考让自己的认识更加开阔,让自己的感悟不断升华,让自己的境界不断提升。这样,人就生活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常新状态中。这样生活才有意义。
第二首表达的哲理是,人的认识都经历一个从积累到融会贯通,从困惑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本来简单的东西也弄得很复杂,但随着认识的深化,终有一天会在认知上有个综合的过程,那时人在知识上左右逢源,会发现原来不能发现的东西,以前觉得复杂的东西也变得简单了。这是一个认识的规律,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我们要遵从这个规律,要实现从初始积累到认识飞跃的过程。所以在学习上不要懈怠,要相信未来总是美好的。
我们可以这样看这两首诗的关系,如果说第一首讲的是读书学习的目的论,那么第二首讲的就是读书学习的方法论。所以大学问家朱熹对读书学习的感悟还真是一个完整的感悟。这两首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一个整体。
标签: 朱熹观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