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爱国襟怀,反映时代风貌:辛弃疾的诗

非凡网 189 0

  原标题:  抒写爱国襟怀,反映时代风貌:辛弃疾的诗

  辛弃疾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词作之外,其诗文奏议也有可观者,曾脍炙于宋末士林之口。大约明朝以后辛集散亡。邓广铭辑校稼轩诗文,存文十余篇,诗一百二十余首,可窥一斑。

  稼轩诗从不同角度反映时代风貌,抒写爱国襟怀,有的篇章可以同他的词互相印证。稼轩有“剩喜风情筋力在,尚能诗似鲍参军”(《和任师见寄之韵》)之句,他的不少诗篇都写得清俊可喜,有鲍照之风。今选摘几首,略加评析,以飨诸公。

  1,《和傅岩叟梅花二首》

  其一

  月澹黄昏欲雪时,小窗犹久岁寒枝。

  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

  其二

  灵均恨不与同时,欲把幽香赠一枝。

  堪入《离骚》文字否?当年何事未相知。

  注与评:傅岩叟,名为栋。辛氏友人,唱和颇多。西湖处士,林逋。灵均,屈原,作《离骚》,而诗中无梅花。

  此诗作于罢居瓢泉时。第一首赞梅花高洁,惟有雅士方是和音。第二首惜梅花生不逢时,未能获得高士识拔,以梅喻人。

  2,《鹤鸣亭独饮》

  小亭独酌兴悠哉,忽有清愁到酒杯。

  四面青山围欲合,不知愁自那边来。

  注与评:鹤鸣亭,稼轩不少诗题都提及此亭,估计亭址当在瓢泉居第附近。

  兴致悠闲地小饮,忽地愁来,毕竟时势艰危,作者退隐山林,国愁时刻难忘。

  3,《游武夷作棹歌十首》(选一)

  其七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注与评:人间擎天柱,不知要受几多磨难。坚持复国的英杰志士,在当时也迭遭困尼。

  4,《读语孟二首》

  其一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语无生更转诬。

  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

  其二

  屏去佛经与道书,只将《语》《孟》味真腴

  出门俯仰见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

  注与评:邹鲁圣人,指孔子孟子。

  注与评:这两首诗说明稼轩的哲学思想虽受佛老影响,但他仍以儒学为宗。

  5,《偶题》(三首选二)

  其一

  人生忧患始于名,且喜无闻过此生。

  却得少年耽酒力,读书学剑两无成。

  其三

  闲花浪蕊不知名,又是一番春草生。

  病起小园无一事,杖藜看得绿阴成。

  注与评:耽酒,沉溺于酒。

  注与评:后一首对景抒情,休闲无事,观赏小园春光,其间隐寓抑郁牢骚之意。

  6,《送剑与傅岩叟》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预携去斩楼兰。

  注与评:楼兰,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

  注与评:小诗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先扬后抑,壮志难酬的忧思喷薄而出。

  7,《偶题》

  至性由来禀太和,善人何少恶人多。

  君看泻水着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

  注与评:诗人身处国家动荡之际,有报国无门之叹。虽题《偶作》,实是郁积在心的长期的感受。

  8,《送别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搏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与评:急急符,紧急公文。愧我,谓自己遭诬去职。薏苡明珠,事见《后汉书马援传》。於菟,虎。万里云霄,祝对方前程远大。风雨破庐,言自己倔强不屈,不畏打击和诬陷。

  1180年,辛在湖南安抚使任上,创飞虎军。这具辛氏被诬陷去职时所作。一愧一负,表现出作者关怀部曲,不计自身荣辱。

  眼如镜胆满躯,诗人识度远大,胸襟磊落,跃然纸上。结尾祝部下前程万里,而自己则准备承受更大的打击。全诗倾诉肺腑,铿锵有力,充满悲壮雄迈之气。

  9,《江郎山和韵》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与评:三峰,江郎山上有三峰陡峭。


标签: 爱国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