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红门喜欢原诗,不喜欢幼儿教材和百度百科对诗的解释。红门认为这两首诗是两则交代了谜底的谜语,谜面是诗的内容,谜底当然是书。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谜解:折叠装订的方方正正的书,有如半亩方塘。书打开后,左右两面书页扩展开来,有如镜子一般明亮的一亩方塘。天光喻为纸,云影喻为字,徘徊指的是眼光随着字迹一行行地移动。诗的后两句,是形象化的一页页地翻书,书页的翻动,犹如清澈的源头活水徐徐而来。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谜解:艨艟巨舰喻为看书人坐的床。看书人手拿书拨一页页地翻书,好象划桨驾舟在春水中轻轻地游动。坐床是轻易不能动的,书页能动。转换一动一静的双方,就成了床动人动书页动,而书不动。在翻动的书页的中流,人坐在床上优哉游哉,闲闲乐乐。昨夜和今日突显出昨夜借书今日看。
这两首小诗,是朱熹对书的表观和内观抒发的感慨,表达的是读书人对书的喜爱。至于借景喻理,抒发哲理,感性理性等等诸多解释,可谓是委屈强解,自圆其说,背本逐末,尾大不掉。
标签: 观书有感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