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怎样论静坐?

非凡网 95 0

  朱熹是南宋哲学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朱熹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 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朱熹丰富的思想成果的取得,与他重视静坐也有密切的关系。朱熹曾称静坐为“学者 总要路头”,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坚持静坐。因此,在关于朱熹 的一些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朱熹论述静坐的话,兹录于下。朱子曰:“昔陈烈先生若无记性。一学日读孟子问之道。

  无 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忽悟曰:我心不曾收得,如何记得书?遂闭门静坐。不读书百余日,以收放心。后去读书,遂一览无遗。” 朱子曰:“明道教人静坐,李先生亦教人静坐,盖精神不定,则道理无凑泊处。”又云:“须是静坐,方能收敛。”伊川见其徒有闭户静坐,则极口称赞。

  或问于朱子曰:“程子 每喜人静坐,何为也?”朱子曰:“静是学者总要路头也。司马迁云:‘内视之谓明,反听之谓聪。’诚以静坐,不视,则目光内 照;不听,则耳灵内彻;不言,则舌华内蕴。故曰:‘三光反照于内,则万化生焉,全才出焉。

标签: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