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孟之后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八百多年的人文政治,有着很大的影响。
朱熹致力于教育,开办书院,广收门徒。对儒家经典作出全面的注述和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完善和发展儒家文化,将儒家学说引申为他的理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朱熹崇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家国情怀。他的一生专注于儒学,在经学、史学、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理无处不在,不生不灭。为人处世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理是人们生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灭人欲,存天理”受到了后世很大的争议。人有欲望人之常情,但是这种欲望必须是在理的范围之内。正常的欲望是启发人的奋发努力,积极向上。超越理的欲望,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违法乱纪,当然是要灭掉。所以面对欲望,只能一分为二,不能一概而论。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在情理之中,就无可非议。
人吃五谷杂粮,必有七情六欲,总有三差四错。人没有十全十美,圣人也有三分过。我们评论朱熹只是注重他的思想学说,至于他的品行不正,放纵乱伦,就不必过多地言论。
标签: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