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写出诗人禅悟的喜悦。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翁卷以闲淡冷寂的心情观照山水,于是,山也闲淡、水也冷寂。冷寂的山光水色之间,诗人信步而来,漫无目的地观览风景,他把目光投向山下的“野水”,却于无意间有惊喜的发现:澄澈凝碧的秋水中,青山倒映,寸草毕现。是真是幻?诗人身心惬意,物我两忘,沉浸在直觉顿悟的禅悦中。
此诗写秋日出游望中之景,闲淡灵动,野趣盎然。起首两句平淡无奇,而后两句却有突如其来的美感,令人拍案叫绝。“闲上山来看野水”,可见前些时日已有秋雨来访,但诗人不直接写所看到的野水情态,而是笔锋一转,道“忽于水底见青山”,使雨后山塘野水溢满,波光粼粼的情趣不言而喻。构思妙绝,颇见立意炼句之工。
这是一首山水诗。末句采取白描的手法,景物观察细致入微,水中青山与山中青山两两相对,山青水秀,意境浑然天成。诗人从不同角度捕捉形象,对形象加以巧妙安排,准确描绘、高低对照、色彩映衬,有匠心独运之处,遣词用字、对偶声韵甚为讲究,收到极好效果,此为“永嘉四灵”工五律所能达到之最高成就。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一天秋色冷晴湾”,诗意颇可咀嚼。秋色是无处不在的,而以“一天”形容之,更可见其漫无边际。但是秋色本是虚无的,着一“冷”字,即令无形的秋色变得实在: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那岂不是秋色溶入了水中?诗人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将无形的秋色与实在的晴湾结合起来,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视觉的秋色转换成感觉。
“无数峰峦远近间”,运用了白描手法,写秋色中远近高低的山峦重迭,一直伸到天边。前两句诗的境界比较开阔,一写水,一写山,引起下文,因此之后两句就从山和水生发开去,空来妙趣横生。
三、四两句的诗意很简单: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却看见了青山的影子。但诗人很懂得诗贵有波折的道理。如这两句直接写水中见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写景状物。而诗人却先以止山看水作铺垫,顺理成章地想,下一句应是写水,水之悠远、清澈,水上之草,水边之树都可以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但诗人却偏偏没有写水,还是回到写山上来,实在出乎读者之意料之外。“水底见青山”五字中将水之清、山之翠都包含进去了。一“忽”字,便令这层意思特别明显,这本应是诗人在此诗中想呈现给读者的主要意象,并巧妙地把它安排在最显眼、最突出的位置上,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首写景小诗,不用浓彩重色,不靠典故和成语的点缀,纯用白描的手法,简单的意象,写出了山水的精神,构成了一幅清晰的画面,实在是匠心独具。
标签: 野望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