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打造成都的春天,怕是离不开海棠呵。
在盛唐之时,成都的春天实在是太美丽了,花满成都,满城都是花。所以有“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之叹和“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圧枝低”的赞了。在杜甫眼里的成都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成都,在这妆点成都的花中就有海棠。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素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如陈思《海棠谱序》云:“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丰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之下。”吴芾在《和陈子良海棠四首》中甚至认为海棠应居花中第一:“十年栽种满园花,无似兹花艳丽多,已是谱中推第一,不须还更问如何。四川是海棠的故乡,四川的海棠古称“天下奇绝”,尤以垂丝海棠更是上品。远在唐宋之时,四川的海棠花就已名艳中华。“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海棠花开之时,繁花累累、粉白相见,重葩叠萼,花团锦簇, 开得是如此繁盛,如此欣荣。如此娇媚明艳的海棠,“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城春色!” ,确实实他开出了成都的一城春色。
唐宋时代的成都海棠一是成片的大量地种,远望如彤云密布,娇柔红艳,有如晓天明霞,令人心醉神荡,令人叹为观止。你看,唐代诗人贾岛被贬官四川时,在成都看到,几万株海棠在锦江两岸同时盛开。他说:昔闻游客话芳菲,锦江水头几万枝。纵使许昌持键笔,可怜终古愧幽姿。“纵使许昌持键笔”,也无法描绘出那一大片海棠花的烂漫。唐.吴融《海棠》:“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 当时的成都海棠曾成片成片地种在锦江两岸,城西一带,而以碧鸡坊的最最有名。所以陆游诗云:“我初入蜀鬓未苍,南充樊亭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二是成都海棠名气大。陆游在《海棠》 诗中慨叹成都海棠之美:“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 他在《海棠歌》里说:“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你看看,他把蜀中海棠誇得多好。 薛能也说:“四海应无蜀海棠” 。
三是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占尽风流。深得诗人们的淮崇和赞叹。陆游在蜀为官多年,他曾在《海棠》 诗中说“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乾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为爱海棠而成海棠颠,要抵死狂。还要向玉帝“乞借春阴”来护海棠的奇特想像,洋溢着奇妙的浪漫主义色彩。深切地表达了他爱海棠花,惜海棠花之情。
大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要秉烛观花的传世佳作。唐.郑谷题咏蜀中海棠:“夜无多雨晓生尘,草色岚光日日新。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陈与义的《春寒》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更写出一个雨中美人的娇艳。
四是当年的蜀地海棠还有一个有香味的品种。 唐代嘉州刺史薛能《馨香海棠》题咏说:“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今天,好象已没有听说有香味的海棠了。
海棠花开的是繁华,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更替,成都的海棠与当年“唐宋盛景”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今天的成都虽还有海棠,虽四处可见,但仅仅零星而已。早没有唐宋时代之盛势,更没有了万株海棠同时绽放的大手笔。所以,郭沫若先生曾有过 “何处海棠香讯在?草堂寺内独徘徊” 之感叹。我想,要把成都打造为世界级田园城市,必然要注重花木的运用,而就我个人之见,海棠是比之芙蓉更为美丽的花。成都,还是应该大力地发展利用海棠花。
标签: 春寒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