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赏高节,当为吐龙吟
-------- -- 竹笛
据庄子说,西方的神鸟凤凰飞往南海,一路上非清泉(醴泉)不饮,非梧桐
不栖,非竹子开花结的练果不食,保持了一种高洁的态度。按中国传统说
法,竹子这种植物也具有人的种种美德。一是谦虚而坚强,有“宁知霜雪
后,独见松竹心”(南朝梁)江淹《郑阮公诗》,还有清朝郑板桥《郑板桥
集.补遗》赞扬竹子:“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
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竹子的另一美德是“有节”,这个“节”不是节疤,而是陶渊明“高操非
所攀,深得固穷节”安贫乐道的节操,也是(南朝宋)鲍照《代出蓟门北行》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的节义,更是文天祥《正气歌》“时穷乃节
现,一一垂丹青”的气节。古代用竹简记录历史,需要把竹片烤干,烘出
“汗青”。宋末文天祥就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
而明末抗清英雄张家玉的《军中夜感》与之一脉相承:
---- 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
----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呵呵,竹子真是一种“神圣”的植物,苏东坡《於潜僧绿筠轩》说过: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那么用竹子作的乐器----笛子也就有了神秘的色彩。
我写过一篇《箫瑟音中萧瑟景》,讲了关于箫的体会,这次讲讲笛子。笛
和箫外表相似,但其发音原理,演奏法,音色等有很大区别。箫又称洞箫,
竖吹,是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气鸣乐器,为中国独有。笛也称横笛,横
吹,是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虽是古代西域传来的乐器,现已
成为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据记载,中国古代蕲州(现在是湖北蕲春)出产
的贡品竹子最适合作笛子,韩愈《郑群赠[上竹下覃]》称赞说“蕲州笛竹
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环奇。携来当画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
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嘿嘿,竹子居然象黄琉璃。(晋)伏滔在《长
笛赋序》中也说他发现了“良竹”,做了个“奇声独绝”的长笛。
笛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以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
也可以表现出舒缓平和或急促跳跃等不同旋律。如果从音高上分类,一般
分为曲笛,梆笛和中笛。曲笛较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
国南方。梆笛比较端细,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分布于中国北方。中笛
介于两者之间。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有“深秋帘落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江南烟雨,恐怕是曲笛吹奏的。明朝文征明《中秋》
的笛声更是温柔多情:
----横笛何人夜倚楼?小庭月色正中秋。
----凉风吹堕双桐影,遍地碧阴如水流。
北方苍凉壮阔,笛声的风格也就迥然不同了。请听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还有王之涣《登鹳雀楼》里空旷的羌笛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笛子经常用在边关军队里,这种描述在古诗中俯仰皆是:象(唐)陈羽《从
军行》“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唐)李颀《古意》“今为
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王维《陇头吟》“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宋)陆游《关山月》“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
人骨”。(唐)李益《从军行》吹奏的是感叹旅途艰辛的曲子《行路难》: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石责]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行路难,行路难!琴,筝,箫,瑟,笛都有思乡之曲。(唐)《长安秋望》
赵[暇左换古读xia2]有“鲈鱼莼菜”的秋风思(嘿嘿,你们去问问天涯里
的鲈鱼莼菜这家伙吧):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有了故园情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竹笛》时,听到《梅花落》的笛声,感到
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惜别朋友时听到的笛声也分外凄凉: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虽然白居易《琵琶行》不开心时,说竹笛“呕哑嘲哳难为听”。黄庭坚
《观化》“邻笛风飘月中起,碧云为我作愁天”也听得发愁。一般情况下,
笛声的空灵飘逸还让人心旷神怡。黄庭坚就有《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
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王安石兴致勃勃地《游杭州圣果寺》: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坦坦荡荡堪称咏笛经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还有(东汉)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夸笛声
象“龙吟”呢。(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说竹子既不学那湘妃斑竹的儿女
情长,也不进官家自媚求荣,而要去“龙吟”,颇得竹和笛的神韵:
----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嘿嘿,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555可恨
我不会吹笛子。。。
July 27, 2000
标签: 临江仙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