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在她留言板里的话

非凡网 30 0

  2006-9-3 23:33:00

  找出《粤西丛载》,线装一函八册。内收宋-范成大《骖鸾录》以下各种有关广西的文献,很有价值。我细数了《骖鸾录》的出发(苏州)到桂林,共计(12月7日起程,中经正月、闰月、二月二十六日到桂林)三月有余;明-田汝成《桂林行》说:“自发钱塘至此凡六十四日”。看来明朝的交通已比宋朝好了,所以田比范少用了差不多一半时间。而我们现在,如坐飞机,则不过两个小时而已。马克思说:资本社会创造的生产力,超过历史生产力的总和。是有道理的。

  又有明-岳和声《后骖鸾录》,岳是嘉兴人,可能即是现在的濮院人,是明朝末年的大官。他于万历年间某年正月20日自西水出发,21日:“次语儿,靳明府来”,22日:“午泊塘栖,步长桥”。这条资料好象不见于各个《崇志》记载,可补史之不足。第一,崇与岳和声的因缘,第二:可知当时崇德县令姓“靳”,可补职官志。

   蘅山剑法 2006-9-3 17:36:00

  知您在阳朔。甚慰。我5年前去过阳朔,住了7天,感觉极好。觉得粤西的山的形状和我们这里的大不相同,柳宗元所谓“海畔尖山似剑芒”是也。桐乡人游广西,倒很有文化的优势,因为清朝初年梧桐镇人汪森曾在广西做官,并且编了一部《粤西丛载》,把广西的历史、风俗、物产等都记录下来,颇便查阅。我去广西前,曾读过一遍,现在基本没有印象了,近来健忘。

  今天上午在临平朋友家吃饭,他做菜,我在他书房里看书,基本看完《临平镇志》,但可惜编得并无特色,只有一条倒于我还有点意思,即1947年,临平某油坊工人联络大麻等地工人700多人罢工。又录沈谦(1620---1670)《临平湖考》,可惜只是铺陈资料,并无见解,甚肤浅。

   蘅山剑法 2006-9-3 8:31:00

  今天颇凉快。阴有风。

  早起重读《共产党宣言》。又读《饮冰室诗话》,有:“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此言也可用诸社会领域也。又云:“余向不能作诗,---往往为近体律绝一二章,所费时日,与撰《新民丛报》数千言论说相等”,可见乐章虽短小,作之却并不易也。五代冯氏《云仙散录》63条:“孟浩然眉豪尽落,裴佑袖手,衣袖至穿,王维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可见王、孟之诗看似自然,实亦出于苦吟。所谓“太白斗酒诗百篇”,夸张之词耳,不足以为典要。

   蘅山剑法 2006-9-2 16:29:00

  竺可桢《天气与人生》(1934):“陆放翁诗里面每四首诗当中,总有一首、讲天气的”。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2000年,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度左右。一月温度大概比现在高3--5度。”

  按上文发表于1972年,则我国3000年前气候比现在热可知矣。所谓地球变暖,但局部可能反而变冷了。

  《论南水北调》发表于1959年。

   蘅山剑法 2006-9-2 16:16:00

  翻了翻《JZM文选》,其中卷三有《不要突出宣传领导同志个人》一文,中有“不要去宣传我的家庭”。呵呵,真是伟大!

   蘅山剑法 2006-9-2 8:39:00

  据云四川大旱,不知具体如何?近来听说桐乡今年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旱的一年,盖较之民国廿三年有过之无不及也。昨天下雨,今天仍复酷热。

   蘅山剑法 2006-9-1 23:11:00

  早起读《圣经》。

  下午与友聊《三国》,及“山越”事,此是吴之大问题,吴之所以不敢公然与曹魏抗,乃在内乱未已耳,此内乱者,即是先秦越国遗民“山越”也。读《贺全吕周钟离传》可知焉,可惜治史者绝少注意。

  3时,大雨,雷声颇吓人。

  重读王国维《观党集林》,共4册,第一册找不到,2、3、4册略读一过,最喜欢《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一文。其他如《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考》、《鞑靼考》、《萌古考》等亦隽永可喜。

  晚饭后读恩格斯《论住宅问题》,议论极精辟,虽针对19世纪之德国而言,但却很对中国今日之病也。就像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说的英国和德国的关系一样。又读恩《论权威》。

  近来读书兴趣渐倾向于域外著作,虽云无用,但积习难改了。呵呵。

   蘅山剑法 2006-8-31 22:22:00

  下雨了,雷电交加。天凉好个秋。

   蘅山剑法 2006-8-31 16:34:00

  今天桐乡刚回来。近来很好。读了点书,多是马列著作,人弃我取。近来心态极好,无喜无惧,委运大化。但求蓬门僻巷吃一碗饱饭,余则读书而已。

   蘅山剑法 2006-8-20 22:22:00

  烦恼事真多,只能一件件的处理了。强做欢颜,怕伤良友意也。名山事业,俟诸将来。有理想总比没有理想为好,呵呵。

   蘅山剑法 2006-8-19 16:17:00

  朱东润先生说辜鸿铭的脑子是钢筋做的,言下之意是说辜的顽固,呵呵,很有意思。但我近来觉得现代社会能有这样的人已经不错了,可惜没有。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且不为外界所动,意志之坚定足以让人敬佩。我当努力学习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反过来说也行:打自己的的,让别人走路去吧。不过觉得思想性比前一句稍微低了。

   蘅山剑法 2006-8-19 16:12:00

  今天略翻《万斯同与明史纪年》、《宪法的政治理论》、《喉科证治》。

   蘅山剑法 2006-8-19 14:20:00

  觉得林芝风景和江南很像,不过那里的空气比江南纯而且透。春风不度玉门关,看来是不对的。

  人确不可有大志,否则徒自苦尔。像我辈还是应该要有一点阿Q精神,日子才过得舒服。

   蘅山剑法 2006-8-17 17:18:00

  近来学曾文正公,读书,一书未毕不旁骛他书。方法很好,近来我循此而读,颇觉受用也。近来把以前所读的重读,学而时习不亦乐乎,呵呵。计日来所读,有《日知录》、《云仙散录》、《近三百年学术史》等。但比以前读时又别有一番滋味了。人的思想慢慢在变,以前喜欢的现在不喜欢,以前不喜欢的现在喜欢了。当然大体未变,譬如对于徐志摩,以前不喜,现在还是不喜欢,虽然有所谓“曩所深恶者,今乃躬蹈之”的经历,但事后觉得当勇于为善,不能如此堕落。

  现在发现,诗词之类最好不读,因为容易变化气质,这自然是对于自己而言的,古来诗歌说穷愁者多,读了容易影响情绪,看来自己修养尚未到家也。

  遥祝平安!

   蘅山剑法 2006-8-17 17:08:00

  和朋友聊天,说到读书之有用无用,我现在觉得读书是有用的,当然是指求诸内而言,求诸外则无用了。清朝的吴六奇穷苦的时候,人问他:“乞丐,你读过书吗?”答:“不读书何至为丐!”,这是读书无用论的及至了,当然是指穷达而言的,但命有定数,干书何事。所以我近来很觉得读书的有用,用者,用以养心也。

   蘅山剑法 2006-8-17 12:06:00

  愿平安归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圣经-彼得前书》

   蘅山剑法 2006-8-17 11:59:00

  近来觉得中西文化观念真有大不同的地方,举一例可知,譬如《圣经》里的《雅歌》,如果放到中国的《诗经》里只能算是“风”了,何足言雅。看来西方的宗教哲学虽然不免有极端的地方,但相比中国哲学,却自有其开明之处的。

   蘅山剑法 2006-8-17 11:49:00

  刚读元好问的诗集,抄一首共赏: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老来行路先愁远,贫里辞家更觉难。衣上风沙叹憔悴,梦中灯火忆团阑。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诗题《羊肠坂》。

  又读秦会稽刻石,有“夫为寄瘕,杀之无罪”,则余在杀之之列矣,惭愧惭愧。然后知读书之道非有它尔,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之言不我欺也。

   蘅山剑法 2006-8-17 9:10:00

  读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有一条很有意思:说 有三人,名樊迟、樊哙、樊恼,有人问迟:“谁与汝取名?”,对以夫子所取,问哙,对以汉高祖所命,又问恼曰:谁名汝?对曰:“樊恼自取。”

   蘅山剑法 2006-8-16 11:57:00

  午睡前再写一点。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解脱之道,存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呵呵,可惜王先生最后还是自杀了。这大约是胆大包天 的事情吧,论者或说是不负责任,其实也未见得。呵呵。还好,余生也胆小,活着总是好事,吃饱,看书。不亦乐乎?

   蘅山剑法 2006-8-16 10:13:00

  近来戒了酒,身体好多了。精神则更好,很有伯玉之感。俗而言之,则颇有此间乐不思蜀了。呵呵。胸无大志!但近来确实觉得能够吃饱就行,别无他念矣。这几天读书不少,学问没有进步,但思想却似乎大有长进了,现在读书,不求学问,但求义理之有益于身心者尔。

  遥祝平安。

   蘅山剑法 2006-8-12 12:17:00

  刚吃了饭。读书,见有曲园先生对联,很好。录下:“心无挂碍,身其康强”。近来心情很好,生活也如常。

   蘅山剑法 2006-8-11 20:08:00

  收到你的短信,知道你在黑马湖,觉得莫名其妙的安心。奇怪!呵呵。我只是看看地图,遥想一下而已。但我想你肯定很开心。北方的秋天应该是很美的,我以前在北京,见识了北方的秋,很美。想来黑马湖一定更美。我刚刚喝了一点酒,一点,现在不多喝,身体为重了。南朝的谢庄说:“下官微命,于天下至轻,于己不得不重”,我现在向他学习,贵生。

   蘅山剑法 2006-8-11 17:42:00

  闲着无事,想在你去藏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心情写在这里。佛家里说苦,其中就有“爱别离苦”,爱而别离,当然是苦的,起先我也觉得很难受,不过现在好了,因为知道了有两个办法,一是大而化之,把小爱化为博爱,也即是慈悲心,爱一切众生,可以免苦。二是小而化之,即是不爱,如此则自然没有“别离苦”了。

   蘅山剑法 2006-8-11 15:36:00

  你之去藏,对我而言,确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我以前读《二十五史》,不太看有关“西域”的东西,除了《汉书》。这几天好好的读了历代有关西藏的史料,并且也看得进,学了不少。呵呵。谢谢。西藏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唐朝,尤其是唐高宗时代,那时是吐蕃王朝,史书上说当时它是地方万里,可以与上国抗衡。在《旧唐书-吐蕃传》里写得很清楚。文成、金城两公主对西藏的作用也是大的,但不像现在的历史学家夸张的那样。我现在只能是胡乱的写点东西了,其他一概不写。发在这里,最好。

   蘅山剑法 2006-8-11 11:53:00

  今天找到一本《苦修者的圣地》,是写西藏的,刚看了个头,觉得很好,开头是写“青朴”的。有照片,很吸引人。可惜我只能卧游了。呵呵。

   蘅山剑法 2006-8-11 11:50:00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保重。这几天我心情很好,看看书。昨天读清朝大儒唐甑的书,他主张“悦”字,很对我的病根,循此以往,我想我的修养会好的,呵呵。曹操华容道上尚笑得出,此其所以为曹操也。万事一笑对之,最好。

标签: 叶绍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