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作为一个皇帝,于政事昏庸无能,是不称职的,然而对于艺术,特别是书画方面是有所贡献的,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书法、绘画和翰林图画院。
《楷书千字文》(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宋徽宗赵佶是宋代皇帝中最擅书者,也是历代皇帝中于书法最有创新精神者。据载,他行草正书,笔势劲逸。书法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创一体为瘦金体。上海博物馆藏有他《楷书千字文》,为二十二岁所书,其书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竖收笔顿而钩。整篇遒丽瘦硬,只剩筋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其后沿着这些特色发展基本不变,只是运笔加重而变得稍稍丰满而骨肉匀称。
《柳鸦图》(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在未当皇帝时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宋室赵令穰等画家常有往来。就目前研究结果,认为宋徽宗赵佶擅画比较粗犷的水墨画,如上海博物馆藏《柳鸦图》可认为是他的亲笔,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生动自然之致。至于北京故宫收藏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有关专家则认为有部分为画院画家捉刀之处。对于知名度甚高的《听琴图》来说,虽然有宋徽宗赵佶画押,但有关专家则认为是画院高手代笔。
北宋继承了五代西蜀、南唐的旧制,在建国初期就在宫廷设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的成立,对宋代的绘画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画院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也是培养和教育人才的地方。到宋徽宗赵佶时,画院更是日趋完备,画家地位得到显著提高。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也是我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宋徽宗赵佶不但自己画,还指导画院学生学习。他要求画月季花,要表现出四时朝暮花蕊枝叶的不同。画孔雀升墩时,要仔细看孔雀先迈左脚还是右脚。由于宋徽宗赵佶的严格要求,故画院花鸟画多崇尚细腻生动的画风。《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就曾得到赵佶的亲自传授,只可惜王希孟英年早逝,否则前途不可限量。
标签: 宋徽宗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