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首《转调二郎神》的词作,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一首作品,从内容上来看,应该是一首怀人之作。而所怀之人,应当是那位与他有着扑朔迷离关系的李氏,很明显张孝祥对于李氏的感情,要比原配妻子来的深,这从其本人的文集中便能够看出。
张孝祥写过多首怀念李氏的作品,《于湖集》中收录了几首,这几首作品的主基调其实都是怀念和希望破镜重圆之意,比如他的《木兰花慢》中的“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雨中花慢》中的“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但是在下面这一首词中,却没有这样殷切的期望之情了,或许他自己也知道,这是多么不切实际的一种想法吧!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希望虽然美好,但是现实总往往是失望居多。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其实距离张孝祥英年早逝已经不远了,很有可能这一首便是他对李氏怀念的最后一首作品。
转调二郎神
张孝祥
闷来无那,暗数尽、残更不寐。念楚馆香车,吴溪兰棹,多少愁云恨水。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想静拥孤衾,频挑寒灺,数行珠泪。
凝睇。傍人笑我,终朝如醉。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难写衷肠密意。绿鬓点霜,玉肌消雪,两处十分憔悴。争忍见、旧时娟娟素月,照人千里。
小注:
(1)无那(nuò),指无可奈何的样子;(2)霰(xiàn),小冰粒,小雪珠;(3)灺(xiè),指残烛,或蜡烛的灰烬;(4)凝睇(dì),注视着,盯着。
上片写自己的愁闷凄苦之情。
开头的第一个字“闷”,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全词的领起。作者深夜无眠,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失眠,那么所失眠者为何?原来是“念楚馆香车,吴溪兰棹”,想起了少年时的那种种美好爱情生活,而现在,却都成为了愁云恨水,两相分离,可见作者的愁闷和痛苦之心。
接下来两句“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虽然是写景,但是却以景传情,写自己的凄凉心境,时当严冬,寒夜凄冷,只听得冷风吹雪,旅雁频惊,正如自己一般。而在这风雪凄凉之夜,回忆起当时的欢愉,便更显得孤寂,所以才会“想静拥孤衾,频挑寒灺,数行珠泪”,正是,孤灯挑尽未成眠,寂也。
下片开始转换视角,以思妇的口吻来写。
开头两个字“凝睇”,具有承上启下之功用,并照应了,“傍人笑我,终朝如醉”之句。之后,作者接连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的无奈。因为李氏的特殊身份,作者虽然有情,却终难传达自己之意,两相有情,却不能在一起。
“绿鬓点霜,玉肌消雪”,写双方。才都是才三十多岁的人,却未老先衰,这必然是因为长期遭受着心灵上的痛苦和折磨的缘故。最后又是以景写情,“争忍见、旧时娟娟素月,照人千里”,见月如人,算一种思念吧?然而当时之月,仍然还是那个样子,可是人却已经两鬓如霜,令人唏嘘了。至此,结束全词,让人倍感离恨。
这首词,情思飘逸,越读越有味道,作者因为有情,因为相知,所以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和对方的心态,上片主写自己,下片主写爱人,但是却并非完全分明,在这种并列交织中,给人以无限想象。正如后世所评价的:反复吟唱此词,深觉作者神驰千里,而笔触甚细。
标签: 张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