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

非凡网 50 0

前言:南宋而金兵入侵,许多爱国的人民奋起反抗。然而当时的朝廷特别是南宋首任皇帝赵括,十分害怕被掳走的北宋最后两位皇帝被接回,从而与他争夺帝位,因此采取苟安的不抵抗政策。为此,起用奷臣秦桧,大肆诬陷忠良的爱国官兵。纵观南宋这一措施的结局,最终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南宋短命,政权仅维持了一百余年历史就宣告结束了。在许多反抗外敌的英雄们中,有一部分是文人,在文化艺术上造诣也很深。他们中有部份人甚至亲上战场与敌拼杀。这里就有一位,他就是有南宋"词坛双璧"称号中的一位,即张元干。在他的身上流淌着民族英勇忠毅的血液,其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民。那么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回顾吧。

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第1张图片-非凡网

爱国文人张元干

一、谁是张元干1、张元干的出身

公元1091年,张元干出生于芦川永福(即如今的福建省永泰县)。他是张睦的九世孙,家族流淌着书香门第的风气。其祖上张睦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张庑、张膺、张赓,当时张睦在如今的福州等地担任地方首长。后来,其子张膺和张赓迁居到福州的洲乡。张元干是张膺的直接后代,第八世孙。他的祖父名叫张肩孟,在北宋考中了进士,最终的官当到了朝奉郎,并担任过歙州的通判。张元干父亲名叫张安道,同样考中了进士,官职最高达到了龙图阁直学士,也是个文人,他在邺县当过县令。由此,张元干出身于官宦世家。

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第2张图片-非凡网

张元干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

2、学习勤奋、少年有才

张元干的母亲在很早前就去世了,因此,他跟随父亲在官途中漂泊,这增长了他的见识,并立志长大后报效国家,为他成为忠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家族风气影响下,张元干自小酷爱学习,且十分刻苦。他自小就十分聪颖,时常同他的父亲甚至是家中来的有文底蕴的客人朝廷诗词唱和。当他遇到有人酬唱之时,就会用心细听,之后不加思索就能张口应和,而且其用词精美,经常能引得满座之人从内心里的惊叹。因此,张元干被当时的人们取了个外号,叫"敏悟"。

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第3张图片-非凡网

少年时的张元干就很有才学

3、受江西诗派影响

到了公元1110年,张元干九周岁,其父带他到江西省南昌府,向当时很有名望的东湖先生徐师川学习诗词句法。在这里,张元干参加到江西诗派的活动中,并同江西诗派代表人物的洪刍、洪炎等人都有交往,时常同他们赋诗饮酒,因此,他的诗歌受到江西诗派较大的影响。

在同众多有名文人的交往中,张元干增长了文化方面的才华,年轻的张元干在文坛中名声开始传扬,已经崭露头角了。他在22岁时,他的父亲给他创造了机会,让他到汴京的太学学习。经过专业化的训练,他的学业及文化创作能力大幅拉高。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创作了不少名篇,比如《菩萨蛮》,词风清新雅秀,让他早年词作的格调得以定型,由此深得人们赞叹。到了公元1119年,张元干的文才被朝廷肯定,被破格提拔封官,授予文林郞之职,安排到开德府担任教授。

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第4张图片-非凡网

《菩萨蛮》

二、拼死抗金却壮志难酬1、文人拼死抗金

公元1126年元月,金兵攻入宋境,到处烧杀抢掠。这引发张元干心中的怒火,把他爱国护国的精神激发了出来。当时李纲被朝廷任命防守京都,担任亲征行营使一职。张元干主动电请入伍,被录入当行营里的属官。金军南渡黄河后,一路攻杀。当时北宋朝廷经过众多奷臣长期的消耗及皇帝昏庸治国后,已经无力做有效的抵抗了。金军很快包围了京都(即如今的河南省开封市)。在此十分危急之机,李纲向朝廷坚决力谏死守,他最终受命挺身而出抗击金兵。

张元干心中激情澎湃,对抗金上书了《却敌书》,随后跟随李纲作战。他数次紧随李纲,冒着金人的箭雨,亲自登上城楼,到一线指挥兵士们作战杀敌。由于各将帅齐心及英勇,金兵数次大规模进攻都被打退。这声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双方都有大量的人员战死。金兵在受到宋军大量杀伤后,最终无功而返。他们眼见着李纲守城有方,攻城不能得逞,只得在同年二月份,在粮草耗尽后退兵,因此京城之围被解了。这引发了文人张元干心中的诗兴,他随之作诗《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以此庆祝这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第5张图片-非凡网

张元干亲临一线,抗金作战

2、抗金派遭受打击

由于力量相差太大,加上皇帝的无能,北宋京城最终被攻陷,"靖康之难"发生了,北宋灭亡。到了1127年五月,赵构组织力量,在南京府(即如今的河南省商丘市)登基做了皇帝,从此南宋成立了。赵构由此成了宋高宗。在南宋开始成立时,局势十分不稳定,金人大力追击,且民间抗金之声不绝于耳,宋高宗为了不让刚建立起来的朝廷再次被推翻,因此起用了主战的李纲当宰相。这样,做为李纲此前的得力手下的张元干就被召回,担任了官朝议大夫、将作少监并兼充抚谕使之职。

李纲上任相位后,积极准备与金人的战斗,在政务上力主廉洁,积累力量以抗金,张元干对此深表称赞,因此配合得十分积极配合。这样,大有打击金国收回失地并迎回二帝的气势。这引发了赵括心里的恐惧。如是二帝被迎回,他的帝位就不保了。因此,他起用了一系列投降主和派官员极力排挤并打击李纲。在这种情况下,李纲宰相之位仅当了75天,就被罢免了。

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第6张图片-非凡网

抗金英雄李纲

到了1129年秋天,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宋王朝,仅剩下了江南这一块小地方,国势日渐消弱,继续这种状态,最终也会被外敌灭亡。张元干对此看在眼里,心中义愤填膺。他赋了一首词,表达了心中之情,即《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在词中,他对李纲被夺相位十分义愤,对他的抗金斗争的表达强烈的支持。

由于张元干是坚决的主战派,且是相聚刚直接的下属,那些投降派害怕他翻身危及他们的地位,因此在朝堂上极力诽谤诬陷他。皇帝本来要定他的罪的,幸好有大臣汪藻对他施以援救,才他暂时免罪。到了公元1131年,南宋在抗金人们对金兵的奋战下,战火渐渐平息,局势平稳了一些。此时的皇帝宋高宗在都城临安享受快乐日子,一心只求苟安,根本不想收复失地。

主战派极力呼喊攻打金国,赵括为了打击这股气势,提拨了奸臣秦桧当参知政事,这一官职其实就是宰相。在这种开发部下,主战派继续被大力排挤,朝廷中已经没有他们生存的空间了。热血壮士们并不想同奷臣为伍,许多人离开了朝廷,有的人则隐退于林泉。张元干眼见着报国无望,只得跟随大家辞官,回到他的故乡八闽大地。

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第7张图片-非凡网

白发苍苍的张元干

3、遭受陷害

当时有名的忠臣胡栓担任枢密院编修,他此前极力反对议和,甚至上疏反对强烈要求皇帝斩杀秦桧及孙近等奷臣。到了公元1142年,南宋局势稳定后,奸臣们力量在皇帝的支持下,快速壮大。他们联合诬陷胡栓,最终让他被贬谪到昭州(即如今的广西省平乐市)。后来,又被秦桧等人诬陷,继续被贬官到新州(即如今的广东省新兴县)当一个小小的广州盐仓监官。在胡铨路过福州时,张元干不避顾忌,写下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一词,去为胡铨送行。这事后来被秦桧知道了,引发秦桧怒火,结果编造罪名,把张元干一家给抄了。张元干在削除名籍后,被抓捕入狱。

结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狱牢之灾,张元干被放了出来。他由此再次回到苏州,浪迹于江湖之间。绍兴二十六年,当时年已古稀白发苍苍的元干回到临安。这并不是他被重新起用,而是应友人的邀请。他羁寓于西湖风景,同幸存的老友刘质夫饮酒抒情。在此期间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比如当时较为年轻的周德友及张孝祥等数人。后来,张元干为周德友收藏的苏养直的诗帖,创作了《跋尾六篇》。

此后数年,年近七十岁的老人张元干漫游于吴越一带。他后来的行踪史书没有记载,人们不能确知。他于何地落幕过世,世人都不知晓,应该是客死他乡了。

张元干一生除了投身于抗金大业,就是学习书籍。他文化造诣十分高深,在诗、词、文等各个方面都十分出钯。他的著作内容广泛,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等,收录了其诗词计180多首。他在作品中,极力讴歌祖国的江水;有一些也抒写他同朋友间友情及交往历史。更重要的是,怒斥奷臣们的卑劣行径。对抵抗金情怀的书写,更是体现了张元干的浓厚爱国之情。

张元干是著名的爱国文人、抗金英雄,其一生在文化上造诣深厚,精神品格高尚。这些,都是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一腔热血护国杀敌,文人张元干深受陷害最终流浪异乡-第8张图片-非凡网

后人立碑记念张元干

参考资料:

《宋史》

《 张元干诗词》

《宋史翼》

《张元干纪念馆——文化景区》

标签: 张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