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

非凡网 63 0

相比较而言,我则偏爱张元幹所写的一首《水调歌头》: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黏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这首词写得很直白,把男人的热血气概彻底地展现了出来。

虽然张元幹的词作以豪放风格为主,然正如毛晋所言,张的词中也同样有“极妩秀之致”风格的作品,他的这类作品以《兰陵王·春恨》最具名气: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对于该词,明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中做了这样的总结:“上是酒后见春光,中是约后误佳期,下是相思乃梦中。”此词三段分为了三个主题,那会不会有着脱节之感呢?李攀龙认为不会:“此词虽分三段,其实一贯。道及春光易度,果是人生梦中,安得多错去。”而有着同样认定者,还有明代的沈际飞:“词分三段,意通一贯,末句势振。曰‘暂忘’,究何能忘之。”(《草堂诗余正集》)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1张图片-非凡网

张元幹撰《芦川词》清宣统三年至民国六年仁和吴氏双照楼刻民国六年至十二年武进陶氏涉园续刻本,卷首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2张图片-非凡网

张元幹撰《芦川词》清宣统三年至民国六年仁和吴氏双照楼刻民国六年至十二年武进陶氏涉园续刻本,跋语

在张元幹的词作中,这类婉约风格者也不在少数,难怪毛晋有着如此的评价。毛晋的这个评价得到了四库馆臣的首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然其他作,则多清丽婉转,与秦观、周邦彦可以肩随。毛晋跋曰:‘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可谓知言。”四库馆臣夸赞毛晋是真正懂得张元幹词作的人。

张元幹被后世评价为重要的爱国词人,他一生的沉浮都跟李纲和秦桧有着较大的关系,按理说,他应该对秦桧恨之入骨,可是他却填过一首《瑞鹤仙》,该词就是歌咏秦桧所得御书牌:

倚格天峻阁。舞庭槐阴转,盆榴红烁。香风泛帘幕。拥霞裾琼佩,真珠璎珞。华阳庆渥。诞兰房、流芳秀萼。有赤绳系足,从来相门,自然媒妁。

游戏人间荣贵,道要元微,水源清浊。长生大药。彩鸾韵,凤箫鹤。对木公金母,子孙三世,妇姑为寿满酌。看千龄,举家飞升,玉京更乐。

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说:“光尧赐御书秦益公(桧)‘一德格天之阁’牌,一时缙绅献诗以贺。”张元幹的这首词虽然没有提到秦桧之名,然该词的起首一句按照吴曾的说法,显然就是给秦桧所写的。

怎样解释他跟秦桧之间的关系呢?晚清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说:“芦川居士以《贺新郎》一词送胡澹庵谪新州,致忤贼桧,坐是除名。与杨补之之屡征不起,黄师宪之一官远徏,同一高节。然其集中寿词实繁,而所寿之人,则或书或不书。其《瑞鹤仙》一阕,首云‘倚格天峻阁’,疑即寿桧者。盖桧有‘一德格天阁’也。意居士始亦与桧周旋,至秽德彰闻,乃存词而削其名邪?”

冯煦说张元幹的词中有不少都是寿词,但是这些寿词是写给何人的,张元幹并没有注明。比如该首《瑞鹤仙》,张仅写了一个“寿”字,但后世根据起首的这一句,就怀疑这首词就是写给秦桧的。冯煦揣度说,当时张元幹并没有看出秦桧是个奸臣,所以他填了这首词,到了后来,张看清了秦的嘴脸,于是就把该词副题中的秦桧之名去掉,仅剩了个“寿”字。

但我感觉,冯煦替张元幹的回护之词说得有些勉强,因为前面提到张元幹的《芦川词》乃是其晚年亲手修订的。张元幹因填词而入狱,让他入狱之人正是秦桧;而张元幹的政治主见与秦桧又如此截然相反,所以于公于私,他都应该特别恨秦桧,即使他早年曾给秦桧填过一首词,那么在修订词集时也可以将此词删落,这也算是悔其少作吧,可是张元幹却没这么做,而是依然将该词收录了词集之中。如何解读张的心理呢?至少我没能找到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

张元幹去世后,葬在了苏州。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他的孙子张钦臣称其祖元幹已经归葬于“闽之螺山”。我从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由是得知,张元幹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猴屿乡屏山风景区内。

从福州市开车前往猴屿乡,约有六七十公里的路程。车行到长乐市后无高速公路,但道路较为平整,虽然是市级公路,路上的车并不多,且此路一直沿着闽江江边前行。而路的另一侧则是高山,行驶在山海之间,的确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3张图片-非凡网

此山名称

沿途仅打问了一次,就找到了屏山风景区。站在路边望过去,这个景区的面积很大,后面一眼望不到边的群山均是其范围。寻访目标最怕的,就是在一片没有具体方位的群山之中,好在张元幹墓按资料记载,就在入口处郑丙公雕像之后,于是这座雕像就成为了我的寻访目标。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4张图片-非凡网

郑丙公雕像

出租车司机望着景区内的层层群山,打消了同我一并进内寻找的想法,他说自己在门口休息等候,于是我独自沿着台阶向山上走去。在入口处果真看到郑丙公的巨大雕像,然雕像之后所能看到的就是一段像长城形象的围墙,入口处写着“屏山寺”三个字,但唯独没有看到张元幹墓。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5张图片-非凡网

景区入口处像长城

沿此口入内,在里面继续寻找,却看不到古墓的痕迹,于是沿着石阶一直向山上走。在整个景区内看不到人影,自然无人打问,只好四处胡乱寻找。有条小径一直通向山内,我边走边探看,走到半山腰位置时,看到了“状元洞”三个字,然这三个字却是左读,肯定不是古代的痕迹。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6张图片-非凡网

这三个字竟然左读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7张图片-非凡网

棺墓恐怕难以穿过这“一线天”

在这三个字旁边的上山之路分成了三个方向,我先沿着中路向前走,走到了“一线天”景区。这样的名称在全国许多的旅游景点内都能见到,作为景区,当然能令游客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是从这么窄的路径抬运古人的棺椁,显然可能性极低,由此断定,张元幹墓不可能在这个方向,于是我退回到岔路处,沿着左路前行。不远处果真看到了三座古墓,其中有一座墓碑尚可辨识,细看之下,墓主姓郑,跟张元幹没关系。

三条路走了两条,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最后一条路上,于是沿着另一条路边走边寻找。而这条路却通向一处深沟,穿过此沟,竟然又回到了入口处。既然如此,我就在入口处先做一番寻找。果真,在此处的另一个山坡上找到了四座古墓。细细辨认每一块墓碑,可惜墓主都不姓张,这让我感到很泄气,于是走到台阶上想办法,猛然想起:我曾在网上看到过张元幹墓的照片。但可惜我没有带来照片,于是给朋友打电话,请他搜到这张照片用微信发到我手机上。

现代科技果真是方便,这让我在瞬间记住了这个墓的外形,细想我刚才所看过的十几座古墓,都跟图片上所显现不同,有这张图片在,至少说明确实有这座古墓在景区内,而并非只是讹传。这张照片又让已经泄气的我重新满血,我决定换一个方向继续寻找,这次没有从入口处进入,而是从雕像的侧边另一条上山路往前走。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8张图片-非凡网

张元幹墓处在此亭之后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9张图片-非凡网

这里趴着一只龟

另一条路的路边有几块巨大的岩石,在岩石之上新盖了一座占地50平米大小的亭子,上面写着“思亲亭”,在亭子背后的山坡上建有十几平米大小的一块斜坡式平台,平台的正中卧着一只龙首的乌龟,此龟较大,龟盖直径约一米,为整块青石雕造,雕工较为精细,但我不懂这只龟摆在这里的喻意。沿着这只龟旁的小路向前走二十余米,就看到了一座被拆毁过半的古墓,一眼望去,跟我刚刚看到的张元幹墓的照片完全相同。刚才我费了那么大气力进入景区内寻找,但未成想张元幹墓其实根本没在景区的里面,而是在入口旁边的另一个方向。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10张图片-非凡网

终于找到了目标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11张图片-非凡网

周围的环境

张元幹墓整个为石条砌制,墓前的碑亭虽已毁,但墓庐保存还算完整,墓的正前方为拱门形,正中的位置嵌着墓碑,而后面的墓体则为“T”字形的石阶,这种建墓的方式较为少见,在墓前没有任何的介绍文字和文保牌,看来这座山已经是郑姓的天下,而名气最大的张元幹,在这里却成为了多余的外姓人。

虽然费了较大的周折,但张元幹墓的寻找还是有了结果,这令我的劳苦全部消散,真希望能延续今日的好运气,于是在返回途中我前去寻找谢肇淛墓,盼望着也能有找到目的地的好结果。然而来到谢肇淛墓不远处的村庄内,连问了几户人家,都未曾打听到结果。村中看不到行人,只能凭动静敲门入户去打问,可是所问之人大多都很不耐烦,因为正忙着打麻将。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12张图片-非凡网

周围没有碑刻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13张图片-非凡网

建造方式

在路边遇到了三位往山上扛石料的女工,她们说谢肇淛的墓就在山上。我请她们带路,三人商量了一下说,你给我们每人三百块的带路费,这个价钱让我吃了一惊,司机听到后也很生气,上前用闽南话跟她们理论。三人又商量了一下,将带路费降到了每人一百元,我说带路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三人坚持说必须同去,因为仅一人挣得钱,那两个人会感觉不好。

张元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下)韦力撰-第14张图片-非凡网

不知这些倒伏的刻石上面有什么字迹

这种带路要求让人匪夷所思,她们每个人手里都拎着粗大的竹杠,是用来抬石料的,我觉得若有意外我跟司机对付不了这三个人,于是断然拒绝,开车回城。

如此的被敲竹杠,这在寻访以来还是头回遇到,司机说他们当地人都知道长乐人鬼头,没想到今天又遇到一回,我觉得这些人在思路上头很是奇怪:要么狠挣一笔,要么分文不得,难道挣钱赶不上李嘉诚就什么都不干了?

标签: 张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