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否被过誉了?

非凡网 30 0

没被过誉,甚至被低估了。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宋诗选注》中,特意选了一首柳永的诗——《煮海歌》。而且是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宋代诗人有很多诗作都反映了社会现实,但熟读宋诗的钱老先生偏偏把柳永选了进去。未尝没有为柳永翻案,或者扭转柳永形象的想法。

柳永很牛!

第一,牛到让皇帝嫉妒,当时写风月风愁绪,甚至装做看淡功名的文人多了,偏偏皇帝就让他“且去添词”?他的名气太大,太到无法视而不见。“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一个人文人而已,还不至入到皇帝的法眼里。他连朝臣的扯皮都忍得了,忍不了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的书生么?无它,只是偶尔嫉妒罢了

第二,牛到让异族入侵,金国国主看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更是欲火中烧,促使他急不可耐地挥鞭南下,要霸占那个最美的烟雨江南。抛开这句话的夸张水份,但我们仍然可以想象,一个词人的词作可以跨过千山万水,让异族人为之神魂颠倒,无限向往的样子。

柳永是否被过誉了?-第1张图片-非凡网

第三,牛到让东坡吃味,东坡是不喜欢柳永的,当然理由是柳永的词多用俚语,或薄于风月,有个典故最能说明这种微妙的心态。《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喜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我词比柳词何如?”潜意识里,东坡已将柳永的水平和自己并排比较了。只是.......

第四,牛到让妓女筹资,相传柳永身故之后,由于实在贫穷,无以为葬,那些风尘女子们得知这个消息,出于对才华的喜欢和人格的尊重,彼相约筹钱将之妥安葬,并且定于每到清明节就前去坟前去凭吊,并起了一个饱含钦佩与思念名字,叫“吊柳会”。在“婊子无情”的年代,要什么样的人格魅力才会让这些看尽虚伪阅尽冷暖的风尘女子心甘情愿地去凭吊呢?

第五,牛到写尽盛世,这是是古代文人无法否认的,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的太平景象,全在柳永的词里。“凡有井水处,皆有柳词”。尽管他的词受到知识分子阶层的普遍质疑或否定,但普通百姓以无比伦比的传唱率反抽了一个耳光!哪怕放在如今这个时代,那些天王天后加起来也达不到这种境界吧?“凡有井水处”?百分百的市场占有率!

柳永是否被过誉了?-第2张图片-非凡网

他是悲剧的,他的悲剧缘于他的文才太好,好到令人发指,因为年少轻狂,因为乖张浪荡,毫无顾忌之下写出了那一首《鹤冲天》,词中流露出的那一种消极,甚至那一丝小小的不满,被帝王捕捉到了。于是,一心想科举做官的被隔绝在功名之外,柳永自嘲说“奉旨填词柳三变”。这是哪里自嘲?分明是对灰色的绝望。

他是悲剧的,因为似乎当时的文人只有他拿妓女当人看,以平等的视角去对待她们,为她们填词,而这些风月女子对他也是百般尊重,经常接济于他。一个文人,做不了官的文人,无奈以词为生!在这个简单的互补模式里,却是两种无尽的心酸。我想,在那些风月女子眼里中,来青楼喝花酒听小曲的达官显贵们,反不如这个贫困潦到的柳三变更加让人真实。

他是悲剧的,他被世人误解成为一个流连青楼的“花花公子”,以为他滥情,多情。可是,当你读到《雨霖铃》时,那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个薄情的人,如何写得出这一深情如许的词句来?至于那些香艳描写,如果是真的?难道只许苏东坡纳朝云,却不许柳永来一次一夜情?

他是悲剧的,香艳,婉约,旖旎,庸俗,似乎成了柳词的标签。君不见其《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关河冷落,残照当。”雄浑、苍凉,旷远,无论是景色,还是音律,或是气韵,这一排字都堪比杜公了。可是世人却偏偏装做看不到,听不到。如此的风必摧之,岂不正衬托了柳永的不凡笔力?

柳永是否被过誉了?-第3张图片-非凡网

所有的主流都唯恐避之不及,除了那些青楼女子。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回复中评价,中国古代一些风尘女子是最冰清玉洁的群体。不可否认,她们强颜欢笑,她们欲擒故纵。她们中的许多人对文学的喜爱是不沾凡尘的,与功名无关,与利益无关,与贫富无关,只是发自血脉的一种欣赏。她们的才学让士人惭愧,她们的气度让显贵心折,似乎除了自由之身和银子以外,没有什么能给提高自己的形象了。

我们对柳永的印象除了词就是青楼么?他四次落第,终为进士。外放为官,后任余杭县令,任期“抚民清静”,深得拥戴。被称为“名宦”,后来幸亏范仲淹高看他一眼,让其薄有升迁。

他文思飞扬,却毁誉参半;他词作甚多,却大多佚散;他悲天悯人,却鲜有流传;他雅俗共赏,却当世不见;他开宗立派,却只影阑珊。

柳永填词的水平倒底有多高?写诗也好,填词也罢,最难的就是少用典故,雅俗共赏!当王安石、黄庭坚还在典故堆里推敲润色的时候,柳永却信手拈来,以市井之声纳入作品之中。整个宋朝,少用典故甚至不用典故却一样达到艺术效果的,只有两个半,柳永,易安,还有半个稼轩。如果你是创作古诗词的爱好者,你一定会明白,不用典故来创作的难度究竟有多高?不用典故达到雅欲共赏的地步究竟有多难?李清照以独有之胸怀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言论,同时她看也批评当时词人“破碎何足名家?”说到柳永,用了“词语尘下”四字。这四个现在读起来,若讽若赞,真是耐人寻味!

柳永是否被过誉了?-第4张图片-非凡网

柳永,一个只被风月女子接受和喜欢的伟大词人。

堂堂大宋,文杰无数,才子如沙,却只有风月女子肯真心地接纳这个叫柳永的人。

一个朝代的心胸,却比不过一帮妓女!

谨以柳永的《八声甘州》做这一篇杂乱回复的结尾,顺便表达后辈俗世小子的无限钦佩之情。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是否被过誉了?-第5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柳永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