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火参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背景: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应科举屡试不中,年近半百才中进士。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写歌词。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放荡不羁死后也有歌妓捐钱埋葬,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蝶恋花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阙,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诗词解释: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风细细的吹来,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赏析:
该词用词通俗直接,字里行间无不透漏着作者的愁绪和对爱人的思念。简单看来就是一男子凭栏远眺,抒发内心的思愁,没有什么独特之处。然而,词人柳永却不是这样一般的男子,他是降臣之子,在官场中受欺压和歧视,年近半百才考中进士。一方面说明他仕途坎坷,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他的志向高远,因为若是没有坚韧的意志和广博的志向,怎么会年金半百还在科举的路上拼搏呢?可以说得上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所以,词中的愁绪不仅仅是对情人的思愁,还夹杂了对仕途坎坷,人生茫茫的忧愁。词人出身官府却遭欺压歧视,才性高妙却屡战屡败,这简直可以说对一个有志之士,才华横溢之人最大的讽刺和折磨。碧绿的草色,本身是纯洁清亮的色彩,此刻却被飘忽的雾霭所缭绕,掩映在落日的余晖里,朦朦胧胧,仿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落日、余晖、雾霭,每一个词都用得那么的忧伤,这些挥之不去的忧伤却又实实在在的映在了词人的心中。谁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词人一声叹息,再次流露心中的无奈。也罢也罢,那就让我狂放不羁的把自己灌醉吧,举杯高歌确是强颜欢笑。词人想要去尽力去调解那种忧愁,却感到无能为力,再一次将那种天妒英才的无奈推向了高潮。
到此为止,词中表达的更多的还是仕途坎坷、漂泊异乡的无奈,是一种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是一种英雄气短的愁绪。没错,英雄气短则必儿女情长,作者才性高妙,天性分流,好寄情风月,与歌妓为伴,是感情极其细腻的人。词人同歌妓的感情之深,到死时居然是歌妓捐钱安葬,可以看出,词人同歌妓之间是真正的情谊,而不是简单的寻欢作乐。歌妓是一种特别的职业,靠卖相卖艺为生,多倾国倾城却又地位卑微,同词人多有几分相似。所以词人同歌妓可以说是惺惺相惜。踏遍青楼,并不是寻欢作乐,只为寄情与此,歌妓可以说是最好的知音。大家彼此认同,彼此了解,彼此同情,彼此关怀,在外人看来这是风流放荡,对词人来说却是相知相惜。作者用词婉约、柔和、感性,应该也是与这些歌妓有关。既然仕途坎坷,无用武之地,至少千里遍地是知音,那些倾国倾城的女子,那些沉鱼落雁的容貌,那些轻歌曼舞的美丽,是作者最后的归宿也是唯一的归宿,既然这样,衣带渐宽,消瘦憔悴当然不悔。
欣赏完整首辞后,让人不得不去联想,作者身着白色长袍,风流不羁,才情超绝的模样,在轻歌曼舞间,青山绿水旁,挥笔作词的姿态,与歌妓们惺惺相惜,和曲共舞的飘逸和浪漫,还有那一缕胡须所记挂的忧愁。再看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知道,这相思的背后有着多少的愁绪,而又是怎样的知音才值得如此的思量。
标签: 蝶恋花 柳永